□ 本报记者 晏澜菲
自2022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部署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海南省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以来,中国向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和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迈出了坚实步伐。
自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以来,北京全面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制度先行先试,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仲裁、调解等多部门、多行业的协同合作,已形成全链条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的模式。最新一期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排名中与纽约并列第六位,充分展示了北京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商事仲裁不仅是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法律途径,也是对外展现中国法治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国法律体系的复杂性与商业环境的多样性相互交织,使法商融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共同应对跨国经贸活动中日益复杂的法律和商业挑战,要搭建高端国际法商交流平台,为各国企业、法律界及政府机构提供深度对话与合作的机会,促进跨国法律规则的共同理解和协调适用,共同探讨探索跨国商事争端的有效途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秘书长沈佩兰于日前举行的2024北京国际商事法律活动日主题活动上表示,纠纷解决的高效路径不仅要强调仲裁、调解等手段,还要倡导结合商业谈判、协商等非对抗性方式实现纠纷的妥善化解,并鼓励法律界与工商界共同探索新型纠纷解决机制,如跨界合作调解模式等,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和纠纷解决需求。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北京国际争议解决发展中心理事长黄进表示,北京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仲裁法治建设,完善仲裁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仲裁体制机制,推动仲裁机构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等各方主体的协同合作,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公正、高效的国际商事仲裁环境,并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一流仲裁人才,加强与国际仲裁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仲裁规则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同时,要重视科技赋能仲裁,加强智慧仲裁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学技术,提升仲裁案件的办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仲裁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中的优势,推动仲裁与调解、诉讼等多种争议解决方式的融合发展,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争议解决服务。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商事法律交流合作,依法引领、促进、护航北京国际贸易投资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服务北京‘两区’建设和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北京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贸促机构的优势,做好中外企业和法律服务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搭建国际商事法律交流平台,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务实服务中外企业,助力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活动期间,中国贸促会北京调解中心正式揭牌,并成立了北京国际商会国际商事法律专业委员会。盈科律师事务所是发起单位之一,其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商融合将更好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在此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将面临东道国各自不同的投资环境、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挑战,没有法律保障,企业将面临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将为出海企业积极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助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稳健发展。”
在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世亮看来,由于不同国家的政策存在差异,“走出去”的企业很难全面了解,而法律专业委员会可以帮助企业提前梳理并深入了解业务范畴内的相关政策。过去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寻找律师解决纠纷的周期较长,但调解中心的成立,未来或将更快速、更便捷地帮助企业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