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松
低碳大运绿色出行 新能源汽车穿越深圳 5月17日上午,“低碳大运绿色出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深圳市民中心举行,“新能源汽车穿越深圳”活动发车仪式随后举行。本次活动将倡导深圳市民和大运会期间参观者,响应绿色出行环保倡议,普及乘用“新能源汽车”,减少碳排放理念,最终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深圳的全面使用。
5月17日,作为第十四届科博会重要活动之一的“2011低碳经济国际研讨会暨低碳技术和重大项目推介会”在北京政协会议中心召开。与会成员就国内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及目前低碳经济深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沟通,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多方声音并存。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北京市贸促会副会长张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局局长程秀生、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城建管理研究处处长翟宝辉、中国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方明等人,也有多位企业界代表人士参与。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来自政府、行业专家及低碳企业的与会成员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讨论,让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研讨会之后的低碳技术和重大项目推介会上,企业之间沟通频频,并达成若干合作协议。
“把脉”低碳经济,专家各有各的角度
本次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局局长程秀生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主题报告。程秀生指出:低碳经济是现代化的一种形态,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来自资源、能源方面的制约要求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必须有一个模式上的创新,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
随后,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城建管理研究处处长翟宝辉从建筑领域的实情出发,阐述了低碳技术的应用价值。翟宝辉讲到,建筑领域的低碳首先应从低碳社区切入,实施一个系统性且可操作性的低碳方案;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设计上要合理,在使用上应理智;在低碳运营方面应尝试更多的创造性模式。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朱守先博士讲道,低碳经济的概念模型包涵4个核心要素:发展阶段、低碳技术、消费模式、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和城市化等方面;资源禀赋也包括人力资源和资本的投入;技术因素主要指能耗产品和行业的碳效率水平;消费模式主要指不同消费习惯和生活质量对碳的需求或排放。
朱守先提出,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应围绕如何实现2020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开展,而重点应放在4个方面: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控制化石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积极推进低碳消费;三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四是加快科技投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促进低碳科技创新。
丹麦驻华使馆高级商务官员梁万良介绍了丹麦在能耗控制方面的经验。他提出,从培养和提高公民节能意愿和意识入手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丹麦,骑自行车上班会被视为一种风尚,而政府也为这一风尚的兴起做足了准备工作。骑自行车上班的人会很安全,因为他们拥有自行车专行道,这条道因为和机动车道在设计上有着10~20公分的落差而让机动车辆很难挤占。”
法国开发署经合投资公司投资官员陈静也对国外较常见的低碳融资模式进行了介绍,倡导国内节能企业以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融资。
碳测量标准呼之欲出
本次研讨会针对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集中的探讨。这包括低碳社区在整个低碳大背景下的推广意义,排放权交易试点面临的难题以及合同能源中节能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朱守先博士讲到:低碳城市试点等项目的推进都需要碳排放测量体系建设的跟进。但目前国内的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进展并不顺利,碳交易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可操作性的测量、评价模式。
朱守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碳测量的评价标准尚不健全,政策层面标准的出台显得稍微滞后,已有消息称国内的碳测量相关标准及制度最晚会在2012年出台。但即便是起步较早的西方,当前的评价体系也不尽完善。中国的碳测量及交易的相关制度出台显得很迫切,但也得根据其自身的规律展开,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上海零碳中心总监陈永忠对上海零碳中心的碳计量方案进行了全面介绍,让碳交易目前遇到的头等难题――碳排放测量成为了本次研讨会的热点话题。凭借富有创造性的运营模式和产品设计,上海零碳中心在低碳城市的整体解决方案及碳计量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
上海零碳中心已成功地在多个项目中推广自己的服务。这其中包括世博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零碳展览馆――2010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的设计运营。零碳中心的服务辐射面正在呈扩大之势,这其中包括增加了低碳经济领域的服务种类。
陈永忠介绍到,上海零碳中心会为客户进行温室气体盘查,做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然后经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查认证之后,为客户颁发碳标定书和碳标签。并在企业完成碳中和之后,颁发零碳证书和碳标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永忠讲到:“其实随着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业界对于碳测量相关标准及机制的出台和形成呼声很高,上海零碳中心的发展与这一需求的推动不可分。我们也期待着行业标准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新概念展示企业创新实力
在研讨会上,“低碳超市”和“竹叶片”等关键词为不少的参会者提及,展示了近来低碳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低碳经济领域,多个企业运营模式及技术上的创新,在这些新概念的身上得到了展现。
“低碳超市”这一名词成为了本次研讨会的首个新鲜话题。北京理想伟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宝玉对这一概念作出了如下的解释:低碳领域的各种服务、技术产品的交换也形成了一个市场,在这个特定的市场领域里,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一站式、标准化的服务,低碳超市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推出的。
孙宝玉讲到:“低碳超市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当前低碳领域很多企业陷入了节能不节费的怪圈,这种现象的一个背景就是低碳行业的机制、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低碳超市正是把信誉、服务宗旨放在第一位的一种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样具备典型意义的新名词还有“微排地球战略”。在本次研讨会上,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振杰对这一名词进行了解释: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需要一个更为全球化的主张,一个更加系统的战略,这包括利用微排电力、微排社区、微排交通、微排建筑、微排景区、微排城乡等技术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这就是“微排地球战略”。
除此之外,“光伏环境一体化”的概念也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这一概念由湖南神州光电能源有限公司最早提出。因为太阳能光伏电站需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1MW的电站占地面积大约1万平方米),而需要大量用电的城市通常不能提供足够的土地来安装大型太阳能电站,同时,城市环境对于色彩的要求正不断提高,这似乎预示着,光伏环境一体化(EIPV)将会成为太阳能光伏应用的一种趋势。
“十多年前,美国就提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目标,在今天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光伏环境一体化"的目标,这一创造有着更高的环保诉求”,湖南神州光电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枫在研讨会上讲到。
| |
本报记者 吴 松 5月17日,作为第十四届科博会重要活动之一的“2011低碳经济国际研讨会暨低碳技术和重大项目推介会”在北京政协会议中心召开。与会成员就国内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及目前低碳经济深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沟通,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多方声音并存。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北京市贸促会副会长张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局局长程秀生、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城建管理研究处处长翟宝辉、中国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方明等人,也有多位企业界代表人士参与。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来自政府、行业专家及低碳企业的与会成员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讨论,让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研讨会之后的低碳技术和重大项目推介会上,企业之间沟通频频,并达成若干合作协议。 “把脉”低碳经济,专家各有各的角度 本次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局局长程秀生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主题报告。程秀生指出:低碳经济是现代化的一种形态,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来自资源、能源方面的制约要求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必须有一个模式上的创新,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 随后,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城建管理研究处处长翟宝辉从建筑领域的实情出发,阐述了低碳技术的应用价值。翟宝辉讲到,建筑领域的低碳首先应从低碳社区切入,实施一个系统性且可操作性的低碳方案;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设计上要合理,在使用上应理智;在低碳运营方面应尝试更多的创造性模式。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朱守先博士讲道,低碳经济的概念模型包涵4个核心要素:发展阶段、低碳技术、消费模式、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和城市化等方面;资源禀赋也包括人力资源和资本的投入;技术因素主要指能耗产品和行业的碳效率水平;消费模式主要指不同消费习惯和生活质量对碳的需求或排放。 朱守先提出,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应围绕如何实现2020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开展,而重点应放在4个方面: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控制化石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积极推进低碳消费;三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四是加快科技投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促进低碳科技创新。 丹麦驻华使馆高级商务官员梁万良介绍了丹麦在能耗控制方面的经验。他提出,从培养和提高公民节能意愿和意识入手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丹麦,骑自行车上班会被视为一种风尚,而政府也为这一风尚的兴起做足了准备工作。骑自行车上班的人会很安全,因为他们拥有自行车专行道,这条道因为和机动车道在设计上有着10~20公分的落差而让机动车辆很难挤占。” 法国开发署经合投资公司投资官员陈静也对国外较常见的低碳融资模式进行了介绍,倡导国内节能企业以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融资。 碳测量标准呼之欲出 本次研讨会针对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集中的探讨。这包括低碳社区在整个低碳大背景下的推广意义,排放权交易试点面临的难题以及合同能源中节能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朱守先博士讲到:低碳城市试点等项目的推进都需要碳排放测量体系建设的跟进。但目前国内的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进展并不顺利,碳交易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可操作性的测量、评价模式。 朱守先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碳测量的评价标准尚不健全,政策层面标准的出台显得稍微滞后,已有消息称国内的碳测量相关标准及制度最晚会在2012年出台。但即便是起步较早的西方,当前的评价体系也不尽完善。中国的碳测量及交易的相关制度出台显得很迫切,但也得根据其自身的规律展开,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上海零碳中心总监陈永忠对上海零碳中心的碳计量方案进行了全面介绍,让碳交易目前遇到的头等难题――碳排放测量成为了本次研讨会的热点话题。凭借富有创造性的运营模式和产品设计,上海零碳中心在低碳城市的整体解决方案及碳计量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 上海零碳中心已成功地在多个项目中推广自己的服务。这其中包括世博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零碳展览馆――2010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的设计运营。零碳中心的服务辐射面正在呈扩大之势,这其中包括增加了低碳经济领域的服务种类。 陈永忠介绍到,上海零碳中心会为客户进行温室气体盘查,做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然后经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查认证之后,为客户颁发碳标定书和碳标签。并在企业完成碳中和之后,颁发零碳证书和碳标签。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永忠讲到:“其实随着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业界对于碳测量相关标准及机制的出台和形成呼声很高,上海零碳中心的发展与这一需求的推动不可分。我们也期待着行业标准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新概念展示企业创新实力 在研讨会上,“低碳超市”和“竹叶片”等关键词为不少的参会者提及,展示了近来低碳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低碳经济领域,多个企业运营模式及技术上的创新,在这些新概念的身上得到了展现。 “低碳超市”这一名词成为了本次研讨会的首个新鲜话题。北京理想伟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宝玉对这一概念作出了如下的解释:低碳领域的各种服务、技术产品的交换也形成了一个市场,在这个特定的市场领域里,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一站式、标准化的服务,低碳超市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推出的。 孙宝玉讲到:“低碳超市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当前低碳领域很多企业陷入了节能不节费的怪圈,这种现象的一个背景就是低碳行业的机制、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低碳超市正是把信誉、服务宗旨放在第一位的一种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样具备典型意义的新名词还有“微排地球战略”。在本次研讨会上,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振杰对这一名词进行了解释: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需要一个更为全球化的主张,一个更加系统的战略,这包括利用微排电力、微排社区、微排交通、微排建筑、微排景区、微排城乡等技术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这就是“微排地球战略”。 除此之外,“光伏环境一体化”的概念也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这一概念由湖南神州光电能源有限公司最早提出。因为太阳能光伏电站需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1MW的电站占地面积大约1万平方米),而需要大量用电的城市通常不能提供足够的土地来安装大型太阳能电站,同时,城市环境对于色彩的要求正不断提高,这似乎预示着,光伏环境一体化(EIPV)将会成为太阳能光伏应用的一种趋势。 “十多年前,美国就提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目标,在今天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光伏环境一体化’的目标,这一创造有着更高的环保诉求”,湖南神州光电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枫在研讨会上讲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