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军 北京报道
为此,中国云计算布局也进入高潮期。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中国云计算标准正在制定当中,标准的框架已经确定。此外,国家正在对产业情况进行更细致的调研,以出台更加合理有效的扶持政策。中国的云计算发展路线图也正由工信部牵头在做规划。
标准推动产业发力应用有望现井喷
“标准具体什么时候出台还不好说,但按照原计划在2012年是要推出的。”针对坊间传言,中国云计算标准将于6月份完成初稿、并于年内定稿,赛迪顾问系统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孙会峰如是表示。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标准主要由工信部四所牵头制定,并联合了业内各个环节的重点企业。此外,也有一些外资企业以会员身份参与。而所制定的云计算标准化主要涉及到标准主体、切入点、运营、建设等方面。其中重点是互联网数据中心(简称IDC)的管理,将从IDC的能量、安全、用户体验等衡量,划分四等级。通俗一些的理解就是涉及技术和运营服务两个层面的标准。
孙会峰认为,标准的重要性在于促使产业有规模化发展的机会,“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就难以得到规范健康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发展。”
一直为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的友商网总裁冯颉从自己的实践中感触颇深:“如果产品、服务不标准,就很难被更多的客户使用,那么云计算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在他看来,云计算需要找到杀手级的应用切入,只有在获得规模化的用户之后,云计算低成本、高效率、新模式的特点才能体现出来。而目前制约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标准。另一家长年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企业中企动力也同意这一观点,并在行业内积极倡导云服务的标准化。
据记者了解,在制定云计算标准的时候,并非对外资企业“闭门”,他们可以作为会员来参与,中国政府也希望吸收一些国际成熟的技术,“但最后的标准一定会体现出我们自己的主导权和中国特点,也会以国内企业为主体”。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陆毅司长透露,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已经启动了云计算专利战略研究工作。
着力培养本土企业外资企业曲线进入
在各地方政府轰轰烈烈上马云计算基地的同时,他们也在有意培养一批自己的企业,比如深圳就提出到2015年,培育10家左右在国内有影响的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企业,上海也提出类似目标。“中国政府有意培养云计算‘国家队’,综合运用政策、规划、标准、资金、项目和行业管理等手段措施,全方位、多角度支持龙头企业做。”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而他所指的国家队就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CEC)。
中国政府对云计算有很高的期待,但中国企业在云计算领域的作为非常有限,所以希望通过跟跨国公司的深入合作获得在云计算领域的快速发展。
当然,跨国公司对这样的合作也有非常迫切的需求。EMC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叶成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市场,无论是政府客户还是企业客户,并不愿意将一个云完全交给美国厂商做总包,所以我们需要跟本地公司合资或是合作。”他表示,为此EMC准备加大在中国的投资额度,仅次于美国,让中国成为EMC第二大投资地区。
“在长城电脑与IBM的合作中,虽然长城从技术上不能带给IBM什么,但是可以带给IBM市场呀!”上述CEC内部人士说道,“未来进入云计算时代,信息安全会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外资企业也必须换一种姿态来经营中国市场了。”可见,在云计算领域,中国对跨国巨头既要积极拉拢,又要小心防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竞技研究所主任陈宝国建议,牢牢把握住“自主、可控、高效”的原则,欢迎国内外所有企业参与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引进外资方面,政府可以制订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准入制度,对提供商的基础资源情况、运维能力、安全资质、信用水平等各方面提出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