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飞雁
“这是北京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垃圾焚烧厂,用来处理生活垃圾。”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控大厅里,10台监视器上显示着垃圾焚烧的各个重要环节,工作人员用激光笔指着主屏幕上的流程演示图,逐步为参观者讲解。
19日,科博会的部分外籍参会者来到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参观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车间和餐厨垃圾处理厂。这些参观者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参观垃圾处理厂。
“焚烧余热还可以用来发电。”讲解人员说,每年处理垃圾53.3万吨,发电量额定值为2亿度,相当于节约了7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烧完的灰到哪儿去了?”国际大电网组织秘书长梅利耶问。“可以造水泥等建材,残渣还可以用来铺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讲解人员回答。
梅利耶满意地点了点头,站在他旁边的欧洲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库比什接着问:“有重金属吗?”讲解人员告诉他,重金属都固化在水泥里了,二噁英也在烟气处理过程中被分解和吸附。
“用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占地方,还污染地下水,焚烧有这些问题吗?”也许是觉得通过翻译人员发问不解渴,独立电力生产商协会联席主席亚里和高安屯垃圾焚烧公司副总经理李易达直接用英语交流起来。李易达用流利的英语说,垃圾焚烧厂占地少,卫生填埋的方式也不会污染地下水,厂子可以连续使用几十年。
“北京垃圾处理厂建设得怎样?”亚里问。李易达告诉他,这座垃圾焚烧厂可为朝阳区400多万人口提供环境卫生服务,而且垃圾焚烧处理在中国的前景非常好,尤其是大中城市,目前已有近百个垃圾焚烧厂。
两个人聊得甚欢,甚至没注意其他参观者已经全上车了。陪同人员过来提醒要去下一站了,亚里这才意犹未尽地和李易达交换名片道别。
汽车开出垃圾焚烧厂一两分钟,眼前出现一个种满花草的小土坡,坡顶覆盖着绿膜。讲解员介绍,这个开满鲜花的土坡是填埋场,有
绕过填埋场,参观人员来到渗滤液处理车间。在这里,垃圾渗滤液经过处理变成中水,用生化加膜技术处理,每天可处理550吨。
讲解员拿起一个装着半瓶黑色液体的塑料瓶给大家看,“这就是渗滤液,气味大、污染程度高。”接着,他带大家走到厂房的另一侧,拧开一个水龙头,无味透明的液体流了出来,讲解员接了半杯,举起来给大家看,“这是净化后的水,可以养鱼浇花,我们园区的花草树木都是用这个水浇的。”
在餐厨垃圾处理厂,讲解员介绍,餐厨垃圾经过处理,10小时后可生产出微生物肥料,可改良土壤。处理厂每天可处理400吨餐厨垃圾,相当于朝阳区400万人口产生的餐厨垃圾,每天可直接减排15万吨二氧化碳。听说这个把环保与农业对接的项目已被收入哈佛大学的MBA教案,参观者们不约而同发出“哇”的感叹。
参观结束,库比什笑着说:“垃圾能变肥料,还能发电,园区建得像花园一样,真是有人情味的垃圾处理厂。”亚里也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大、最好的垃圾处理厂,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让我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