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新能源汽车:100000000000元再给力
2011年05月25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参观者在科博会体验深圳市一家公司开发的远程动态血压监护系统

本报记者 张晓哲

今年科博会期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峰会的会议室挤了个满满当当。会上,北京汽车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透露,未来10年我国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后面的11个0再次催生新能源汽车的热度。该分论坛成为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中的一个亮点,不仅因为新能源汽车从2010年的“元年”到当日被提出的2013~2015年是电动汽车产业市场的节点,还因为在政策的巨大驱动力下,安全问题、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产业创新等尚需进一步科学细化。

关键技术仍需突破

经过10年左右的研发投入与攻关,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三纵”就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就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关于长久以来的技术路线之争,与会者表现出的态度比较一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三类电动汽车发展应用的领域、范围不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共生,而不是相生相克的关系。”

他强调,核心还是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电池、电机、电池控制,”张进华直言,我国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差距很大。“如果没有真正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那么电动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不可持续,未来也没有竞争力。”

众泰控股集团董事长吴建中也表示,对路线的不确定性不予争论,“最终让市场来选择,我们就做众泰。”尽管可能会走些弯路,但是尽量少走弯路,他说。

安全问题重提

与会嘉宾里,吴建中是发言者中唯一的董事长。一个月前,众泰电动出租车自燃事件让他身后的企业知名度激增,因而他的发言也更引人关注。

尽管对“安全”未着一字,吴建中的发言还是透露着些许信息。“整个汽车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带电的时代……众泰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酸甜苦辣。”“今天相对于明天,永远存在太多的不完善、不确定,今天相对于昨天,任何的主动与积极都是一种进步。”

吴建中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也引来几家电池生产企业的响应。

在电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薛嘉渔说,“人命关天,安全性怎么样强调都不为过。”他表示,现在大电池是一个新的机遇,但是小电池包括手机电池、手提电脑着火爆炸事件都曾见诸报端。尽管这样,他认为锂电实际上是“到目前为止最先进的能源”,他同时也承认,这里面有很多安全问题。

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的徐华表示,作为动力电池的生产企业,无论从设计、产业化、规模化还是商业运行都要全面考虑电池的安全性和对社会安全的责任。据介绍,该公司目前在电池重组方面进行了更大的投资和投入,拥有3项主要的自主知识产权。

安庆衡的态度则相对包容:“电池的安全问题需要下更多功夫。”

不能闭门造车

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表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应实施“三步走”战略:首推小排量汽车,次推混合动力车,再推纯电动汽车。因而,新能源汽车要实现渐进发展,实现“三步走”的产业化政策已成各界共识。

据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介绍,科技部在“十二五”有一个电动汽车科技发展的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内容,首先要面向产业升级,传统汽车的集成技术,要发展混合电动汽车;其次要面向转型,发展纯电驱动的汽车;第三,“要发展前端的技术”。他表示,尽管欧、美、日都宣称燃料汽车可能在2015年后进入市场,而我国目前还将其作为前沿技术,要不要发展还值得考虑。

他同时指出,继续推动示范应用和推广,也要注重产业模式的商业创新。另外,要有一个标准,因为技术和产业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反映到标准的创新。他表示,全产业链创新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要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二是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相结合。

他认为,全产业链创新的路径应该是行业与领域资源的继承创新,包括传统汽车产业、电化学产业、电驱动产业、电力产业,包括技术的集成创新,还有市场政策、商业模式的集成创新。“还需要国际合作。不能闭门造车,这是我们在‘十二五’的一个基本考虑。”甄子健说。

由政府主导推动应用,形成对市场的“倒逼”,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走的一条道路。当技术、资金等发展条件并不十分成熟时,政策导向往往会引发行业突进,“大跃进”等煽动性的字眼常被提及。

张进华就显示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担忧:“很多建设是低水平的重复。”他表示,我国电池厂更多的是加工型、组装型的,但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研发。这些厂没有长期的竞争力,也不能可持续发展,不能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依靠力量。

他已经观察到这样的一种趋势:随着我国把新能源汽车定位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行业在不尊重自身技术能力、经济基础等客观实际的情况下,一味盲目地扩大投入,试图在政策利好的热度中分一杯羹。

“在转型过程中既要避免重视不够,耽误时机,又要避免一哄而上。”张进华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