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第五届科博会精彩报道回顾之“解读科博会效应”
2007年04月12日    来源:科博会官网(www.chitec.cn)

 

解读科博会效应
2002年5月13日《北京青年报》玉晨

 

 

  ■ 从1998年开始,科博会成了北京人春游的目的地之一          

  ■ 四年四届“国际周”给北京带来什么

  ■ 今年更名“科博会”对北京意味什么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北京申奥成功两大背景下的这一国际交流平台对北京未来发展的意义何在

  “科博会”原名“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是经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在首都北京举办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盛会。自1998年创办,已成功举办四届,是迄今为止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规模最大、国际参与最广泛的技术成果展示交易、商业合作机会对接、思想信息交流的综合性大型活动平台。自今年第五届起,“国际周”将更名为“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国际周”)。

  第五届“科博会”定于2002年5月23日至28日在北京举办,将通过高新技术展览会、高层论坛、经贸项目洽谈、专项国际交流和网上活动五大载体,展开百余场科技、经贸合作和新思想、新理念的交流对接活动。

  有这样一个时间,世界各地的政府代表团、国际组织高级代表、跨国公司总裁会云集北京;

  有这样一个讲台,国内外财经专家、科技泰斗会准时敞开智慧的盛筵;

  有这样一个地方,短短一周时间汇聚全球最新的科技成果,令见多识广的北京人流连忘返。

  10天之后的北京,与世界有个约会。

  最新型的抗癌药,最先进的生物芯片,最聪明的工业机器人,最省心的智能住宅……北京市副市长张茅说,“科博会”(“国际周”)是中国高科技领域最高水平,最具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国际交流活动——

  ■“科博会”:北京打造科技之都

  1998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北京人惊喜地发现,那么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新鲜物件,就摆在自家门口的展览馆里。一个陌生的名词——“国际周”走进了北京人的生活。转眼4年过去,北京人的眼福一年比一年大:可以上网的手机不新鲜了,看看全自动的三居室;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不新鲜了,看看航天飞机;可视电话不新鲜了,看看生物芯片。而当“国际周”渐渐变成北京人春游的必备项目时,细心的人们发现,今年的5月23日至28日,“国际周”已被更大规模,级别更高的“科博会”所取代,北京人开眼的日子还在后头。

  北京市民对科技的兴趣大,北京市的决策层对科技的兴趣更大。1997年,北京市就提出积极推动首都经济的战略目标,确定首都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核心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科博会”(“国际周”)便是为首都乃至全国的高科技产业商业化、商品化、国际化搭建的腾飞平台。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科博会”(“国际周”)从最开始就被赋予了代表中国高科技领域最高水平、最具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国际交流活动的特征。另一位副市长林文漪则更加明确地提出,北京人文荟萃,具有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科博会”(“国际周”)为此提供了一座双赢平台。

  事实上,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一直是“科博会”各项活动的主旋律。从邀请麦戈文、徐大麟这样的国际风险投资家来北京演讲考察,到安排海外创业学子亲述创业历程现身说法;从组织国外对华投资项目与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的洽谈,到进行高新技术、实用技术与科研成果产权、经销权的拍卖;从加大孵化器的建设力度到让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人士详细讲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战略,“科博会”不仅给高新技术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更为创业者、投资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于是,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诺基亚星网工业园进京了,首钢开始研制机器人、刻录光盘、电脑触摸屏了,中关村软件方队集体亮相了,留学生吕明华带着“国际贸易互联网谈判系统”回来了,一个占地50亩的留学生创业园开园了……

  “科博会”,不仅使北京成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展示园,更让北京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育苗圃。市长刘淇说得好,发展高科技是首都未来的希望所在,插在高科技翅膀的北京一定会在新经济浪潮中发挥优势,占据应有的地位。

  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近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行业为重点的发展格局。未来几年,北京将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构筑创新化、高效化、市场化、国际化后新经济发展体系。

  北京,科技之都呼之欲出。

  2001年5月10日,第四届“科博会”(“国际周”)开幕,香港《财富》论坛闭幕。然而,就在同一天,刚刚参加完香港《财富》论坛闭幕式的众多跨国公司总裁,又以最快速度出现在北京。是什么力量在吸引这些在当今世界财经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爱立信总裁柯德川说,北京的吸引力在于发展速度——

  ■“科博会”:北京打造财富之都

  10天后,沃尔沃、西门子、飞利浦、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首脑将同时出现在北京。记者从第五届“科博会”组委会获悉,参加本届“科博会”的国际级企业家数量将大大超过往届。仅据“科博会”重头项目之一的“世界500强CEO与中国顶级企业首脑论坛”的承办者介绍,500强企业中确认参会的已有10家。其中,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高尔文、西门子首席执行官冯必乐、诺基亚首席执行官约玛·奥利拉等均已多次参加“科博会”。

  跨国大企业的展台面积一次比一次大,装修一次比一次精致,投资签约额也是一次比一次高。对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体会颇深:1998年到2001年的四届“科博会”(“国际周”),开发区共签订了66个项目,50个已经入区投产运行,签约项目成功率近80%。

   其中,日本第一制药1998年投资2900万元建设的合资企业如今已成为开发区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中的一家支柱产业。1999年“科博会”(“国际周”),开发区签约项目8个,赛诺基因北京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名列其中。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不仅是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一些著名的科研机构、认证机构也开始纷纷迁入开发区。2000年,诺基亚投资百亿在开发区建设星网工业园,两年后,“星网一园”的15家企业已全部到位,其中既有投资8900万美元的三洋能源,也有名列全球500强的IBM在开发区投资的第一个项目金长科。2001年,第四届“科博会”(“国际周”),开发区签约32个,总额27.6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5个,签约金额占总额的八成以上。

  开发区招商局有关人士指出,许多跨国公司正是通过“科博会”增强了对北京的信心,从而使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有了良好的大环境。

  的确,“科博会”上跨国公司对开发区的青睐,仅仅是财富对北京乃至中国青睐的一个缩影。因为,当美国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索达诺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副董事伊恩·斯莱特率领的美国和欧洲证券界代表团在“科博会”上四面出击时,当由瑞典、挪威等国家组成的北欧代表团携其国际领先的环保技术在展会上亮相时,中国的市场已经能够与世界同步接受技术最先进的产品,巨大的商机已经浮出水面,而北京的投资环境也已今非昔比。

  爱立信总裁柯德川说,北京的吸引力在于发展速度。言罢,爱立信北京研发中心挂牌。

  惠普副总裁迪克·兰普说,北京的吸引力在于超前的市场。言罢,惠普北京研发中心成立。

  连续几年被《财富》评为全球最受推崇公司的GE,在第三届“科博会”上与开发区签约建设GE工业园,其中国公司医疗系统部副总裁告诉记者,这将是GE七年来在中国最大的投资,完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世界上高精尖医疗设备最重要的研究与制造基地之一。

  在第三届“科博会”上一口气谈妥了3个项目的美国汉博公司董事长瑞斯汀·汉博当即决定将办公室迁到北京,并且连家也搬过来。

  五年四届“科博会”,世界财经巨子们更加贴近地认识了北京,跨国公司不再把北京当做简单的产品加工基地,而是已经开始把在北京的投资纳入其新世纪全球战略发展规划之中。

  对此,北京市的决策层有着清醒的认识。市长刘淇指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谁优先掌握了高新技术并加快其产业化,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科博会”正是紧扣了世界经济和时代发展的主题,所以才为世人所瞩目。“科博会”为北京展示自身形象提供了契机。

  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近半数落户北京。

  北京,财富之都风生水起。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个大型国际科技经贸活动,北京“申奥”成功后第一次对外综合性招商,全球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的全方位展示、交流与链接——以“入世、奥运、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科博会”即将开幕之际,人们发现:“国际周”三个字被加了括号。改名背后蕴含怎样的深意——

  ■“科博会”:北京打造开放之都

  有心人大概已经注意到了,去年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周”同时启用了“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的名称,而在今年,“科博会”已经取代“国际周”正式成为北京5月高科技盛宴的“学名”,作为过渡,“国际周”三字成了加括号的后缀。别小看这一变化,这标志着“科博会”在举办理念、模式和方法上正向国际博览会方向转变。用市长刘淇的话说,“科博会”正在打造世界品牌。

  据“科博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四届“国际周”的摸索,“科博会”(“国际周”)已经形成了以高科技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盛会的特色和相对固定的国际会展模式。组委会决定,从第五届起,更名为“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国际周”),这是基于将“科博会”办成世界品牌活动的长远目标和按照国际惯例作出的重要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名称调整的时间: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一年。它所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北京有信心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和筹办奥运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的这种信心或许从5年前的那个初冬,酝酿举办“国际周”的时候就已经萌生。千年古都,以前所未有的胸襟和气魄向国内外敞开了大门。

  北京向智慧开放。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是每年“科博会”(“国际周”)的重头戏之一。当柯德川、江伯勤、森下洋一、郑裕彤、吴光正等财经名流围坐在市长身旁出谋划策的时候,有人惊叹:如此多的世界级企业家为一个城市的发展献计,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恐怕都不多见。

  请听: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裕彤建议:北京城市规划应吸取先进国家规划之长,同时保持文明古国风范,公建及商业布局合理,充分保证绿化面积。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创意的现代化开发主题。ABB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根·森特曼建议,北京应注重开发银行、保险、通信这3个对外开放的新商务领域,并在这些服务业基础上,建设一个全新的工业基础,而北京现有的制造业将得益于这些最新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变得更有竞争力。蒙特利尔银行董事长江伯勤建议,现代化的服务体系将为北京创造一个开放的、热情的、友好的商业氛围,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北京超越国内外竞争者提供了绝佳契机,它使北京可以有机会把自己建设成与国际发展同步的典范城市,从而成为一个对内服务市民,对外对全球商界极富吸引力的国际中心。

  有“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做助推器,北京是幸运的。

  北京向知识开放。“海外留学高级人才科技项目交流团”是自第三届“科博会”(“国际周”)起推出的活动。交流团从最初的4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一届比一届在海外学子中引起的反响强烈。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仅在美国硅谷创办自己的企业或担任职务的人数已超万人,80%的留学人员有归国意向,而他们创业的首选地就是北京。

  几乎与“科博会”的诞生同步,1997年,海淀创业园开园。1999年,大兴创业园、空港创业园开园。除了减免税外,入园的留学人员家属在医疗、子女入学、就业、住房等方面都享有诸多优惠政策。为吸引更多海外学子,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留学人员)工作寄住证》制度,使来京创业的留学人员不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可长期居住也可短期工作,来去自由。据统计,自北京地区出国的留学人员已有1/3学成归来。

  北京向创新开放。去年5月10日,北京人成大申带着他儿子成然17岁时的发明专利走上了“科博会”个人项目展示区。成然的发明是利用中水冲马桶的装置,设计巧妙,适合在家庭中推广。成大申告诉记者,今年20岁的成然因忙于学业特意委托父亲带着发明来参展。这是“科博会”首次推出个人科技项目展,汇集了87位普通市民的130项科技发明,涉及中药提炼、环保材料、机具革新、节水净水等方面。

  个人项目展一经推出,立刻吸引了中外传媒关注的目光。一家境外媒体评论道:一个能够为平民的发明创造提供展示舞台的城市,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城市。

  在即将开幕的第五届“科博会”上,个人展区面积还将扩大。

  鼓励创新的城市永远年轻。

  北京,开放之都生机勃勃。

  10天后,以“入世、奥运、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科博会”又将拉开帷幕。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本届“科博会”将突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奥运热点,交流新思想新理念,汇聚新的商业机会,以各级政府机构和工商企业为不同对象,邀请国家有关领导人、政府官员、经济理论学家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产业和地区发展政策等不同视角进行多领域、多层次研讨,并邀请国际政要介绍各自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以“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为视点,本届“科博会”将首次推出大规模“奥运会及相关建设项目推介洽谈”,向国内外推出一批“奥运”建设项目计划。“国际环保大会”则将围绕利用高科技治理环境污染为北京出谋划策。“世界体育论坛”以体育科技与体育经济为主题,请国内外名流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献计……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科技之都、财富之都、开放之都的北京正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