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第四届国际周精彩报道回顾—“打造一个国际品牌”
2007年04月12日    来源:科博会官网(www.chitec.cn)

 

打造一个国际品牌
2001年5月16日  《北京日报》  汤一原

 

  5月北京,群贤毕至。第四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一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全球跨国公司、著名企业把北京国际周作为展示的舞台;各国的政界要员、产经巨子在国际周上传达对于北京的信心、中国的信心;展馆论坛传播科技新知,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展示,国际交流热烈展开……

  五月瞩目国际周,北京活力四射,分外鲜亮。

  传播科技新知

  论坛上,新思维在碰撞;交流中,新观念在涌动;展会里,新技术在展示;京城内,新经济在裂变……一周的时间里,富有新意的系列活动像一个高新技术的漩涡,无论是对参展企业还是对普通百姓,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人民大会堂座无虚席,基因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生态科学和地球科学五大科研领域设立专题论坛,路甬祥、白春礼等顶尖科学家登台讲述五大科学将给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价超千元的入场券也没有挡住求知者的步伐。国际会议中心论坛客满,多名中外院士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产业”为主题,对当今最前沿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战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令业界人士受益匪浅。友谊宾馆宾客盈门,政府要员、电信精英、投资巨匠会聚中国3G发展主题论坛,共同探讨一个新世纪的新兴话题———中国3G发展,成为新世纪最大规模的一次移动通信技术国际间交流盛会。

  论坛研讨最前沿的科技新知,涤荡求知者的大脑;展览展示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加深普通人对科技的理解。作为主展场,国展中心无疑是今年国际周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爱立信的3G移动通信演示台、IBM公司的T224EC电脑让人忍不住一试为快;三菱精密公司的新一代交通管制系统可以远距离诊断和控制维修车辆,令人叹为观止;而海尔公司的网络空调、冰箱、洗衣机和新概念家电让旁边的观众频频说,看来高科技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民间智慧也在国际周上争锋,从“有轨飞机”到纸制铅笔,从全自动立体仓库到汽车车位保护装置,这些“技术个体户”们用自己的发明阐释着他们自己的“高科技”。

  智能住宅、网络家电、纳米领带……面对如此之多、如此之先进的高科技产品,我们难免会产生进入未来世界的错觉,其实参展企业只是想告诉你,虽然科技的发展远远超乎想象,但高科技始终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而当人们切身体会到科技发展对于生活的长远影响时,谁又能说,展会给人的冲击会逊色于各种论坛激起的头脑风暴呢?

  提速产业化进程

  高科技不只是一场涤荡头脑的风暴,它更是一个新产业发轫的渊薮。风险投资巨擘徐大麟说,科技不是藏龙卧虎,深山练功,科技一定要跟市场连接,走产业化之路,形成循环研发的良性机制,因此科技更是一种经济行为。而科学家也同样看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认为,成果转化需要社会受体来完成,有赖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事实上,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进程一直是国际周各项活动的主旋律。从邀请麦戈文、徐大麟这样的国际风险投资家来北京演讲考察,到安排海外创业学子亲述创业历程现身说法;从组织国外对华投资项目与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的洽谈,到进行对高新技术、实用技术与科研成果产权、经销权的拍卖;从加大孵化器的建设力度到让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人士详细讲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战略,国际周不只给高科技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更为创业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于是,宋硕林带着他的“量体基因治疗、量体基因诊断和量体基因预防”项目回来了,庞琳勇带着“分布式大容量电子邮件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回来了,吕明华带着“国际贸易互联网谈判交易系统”回来了……让留学生们兴奋的是,参加洽谈的企业对这些涉及纳米、生物工程、基因技术、通讯信息技术、软件开发、计算机工程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与项目给予了热情关注,短短两天成交意向金额就达2.6亿元人民币。

  而且政府还在继续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一个占地面积达到50亩的留学生创业园,国际周期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启用。作为全国最大的科技孵化器,它可容纳数百个成长性好的创业公司,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启动运行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及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参加国际周的贵宾只能走马观花,感受的是北京一年一变样,变化非常快;生活在京城的老百姓则能深切地感受到国际周对于北京经济建设和产业调整的积极意义。国际周孕育的创业热潮,必将在长时间里影响着北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扩大国际交流

  群贤毕至,名流荟萃,国际周是开放和交流的盛会,人类的智慧在这里交汇、碰撞、升腾。从最宏观的经济预测,到最顶尖的科技新知,从最先进的产品展示,到最智慧的市场理念,国际周包罗了新经济时代的所有前沿内容。

  法国电力公司总裁卢塞利、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总裁丹羽宇一郎、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会长森下洋一、香港贸易局主席吴光正……23位世界级企业家作为市长顾问,以自己的丰富经验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出谋献策。国际科技园区协会主席普莱特、美国证券交易所主席索丹诺、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15位中关村顾问知无不言。

  在国展8号馆B馆美国伊利诺州展区,今年32岁的比尔先生忙得满头是汗,发完了所有的材料,面对接踵而来的观众,他只能一个劲地说Sorry。去过十几个国家的他,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多的普通百姓关注科学。因此他把在国际周的所见所闻用电子邮件发给了自己的妻子,让她分享自己的激动。手中提着沉沉的公文包,胸前挂着参展证,一头大汗衣装却一丝不苟……很多像比尔这样奔波于论坛、交易会和展会之间的外国人,成为国际周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平民百姓对于高科技的关注,也促使像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克罗特这样的大牌科学家,都愿意和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北京四中的座谈会上,62岁的他为让后排的同学也能看清楚,用肩和左手托起小黑板,右手握粉笔不停地画着演示图。中学生们说,在门前欢迎克罗特时,把他当成了大师;近观,特别是闲聊后才意识到面前站立的是一位长者和朋友。对于尖端科学,我们难道不应该也抱着这种态度吗?

  合资合作能创造财富,而交流也是一种财富。从这个角度看,也许更能理解刘淇市长把国际周看作大型国际交流平台的提法,因为在数十亿美元的签约成果背后,这里还有信息的聚散、知识的传播、交易的机会,以及国际周形成的强大冲击力。

  高新技术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所以为了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的品牌,北京将勉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