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一次高科技洗礼
2001年5月16日 《北京日报》 李冬梅
国际周大幕落下,但国际周的盛况仿佛还浮现在人们眼前:国际展览中心川流不息的人群,论坛上下的高谈阔论、凝神倾听和交易会上的谈质论价……新世纪的第一个国际周以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活动、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丰硕的成果,开创出高新技术领域合作与交流的新天地,为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让北京经受了一次高科技的洗礼。
智慧北京
国际周令人难忘。因为,在短短的6天中,在北京搭建的这个国际大平台上,聚集了几乎所有代表新经济最新潮流的能量,前沿话题、最新成果、真知灼见撞击着每一个人,给北京带来了新的智慧、新的希望。
在北京市市长企业家顾问年会上,11位全球企业巨头纵论北京的发展。如此众多的全球顶尖跨国公司老总集中为一个城市的市长做顾问,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份。
爱立信总裁柯德川断言:优先发展移动通信业是北京经济深度调整的“增长引擎”。他说,北京正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这样的全球盛事一定会对移动通信形成强大的需求,届时北京的移动用户将超过800万。就中国加入世贸和北京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ABB总裁约根·森特曼建议北京制定一个明确的激励机制,奖励经营得最好或者进步最快的企业,而且质量和环保应该成为评奖的基础。这些实力超群的财富英雄带来的“远谋大略”,将使北京今后的建设发展受益匪浅。
国际周科学家新世纪论坛上,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讲解纳米技术,朱作言院士解析生命科学,徐晓白院士谈控制环境污染,诺贝尔奖得主和大家探讨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大师们的演讲吸引了众多普通市民的关注,他们对以前很少接触的新名词津津乐道,高科技一下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国际周使新思想不断碰撞,而在新智慧当中,又孕育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经济一词在这两年可谓红得发紫,在本届国际周世界新经济论坛上,它仍是演讲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本届论坛总监、北京文网新经济传播公司董事、总经理梅德文先生说:“人们一般把新经济理解成网络经济,这并不全面。从推动企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生存这个角度来定义新经济,可能更有意义。”
美国证券协会副主席、美国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索丹诺先生在演讲的一开始就提到:“新千年是一个被科技和信息联系在一起的时代,中国成为不断增长的全球经济奇迹的一部分。”
汉鼎亚太公司董事长徐大麟先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传统的企业开始饱和,利润逐渐降低,再加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必须进入智慧型经济时代。智慧是新经济的特点,对于智慧的中国人而言,这更是发展的契机。
此次国际周25个系列95场论坛,千余位财富巨子、外国政要来来往往、频频露面,大街上骤然增多的IT广告,纳米、宽带、蓝牙等大量新词汇开始涌入百姓的头脑。这一切让人充分感受到高科技的春光四溢,辐射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新着观念,加速着创新。
财富北京
今年的国际周,的确是促销科技成果的大市场,各方人士都收到了沉甸甸的硕果———会上签订了823个高新技术投资合作项目,总金额79.22亿美元。
北京获得了巨大的商机,签订了147个项目,总投资额42.25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6.95%。去年国际周最大赢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依然表现突出,34个产业项目协议金额达27.6亿美元(220多亿元人民币)。
外省市代表团获益丰厚,仅甘肃酒泉地区就有19个项目达成合资、合作意向,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环保方面,协议资金达20多亿元人民币。第二次来参展的福建代表团一直很热闹,代表团负责人兴高采烈地说:带来的项目谈得特别火,我们几乎都应付不过来了。据统计,外省市共签订了676个项目,协议金额为31.93亿美元,所占总投资额的比例由去年的34.42%上升到43.05%。
跨国公司非常满意,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等名企不仅展示了最新的技术,而且获得了许多合作机会。本届国际周外资项目金额成交62.85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84.73%。
国际周也带动了北京的会展经济。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储祥银先生对国际周给北京带来的经济效益期望很大。他说,北京为什么投入那么大的精力搞国际周?就是为了加快首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北京的整体经济实力上去了,北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作为外经贸大学的教授,储祥银认为,从最直接的利益来说,办展会是赚钱的。按照国际经验,一次展会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与展会本身的收入之比应该是10:1。也就是说,一场展会如果赚了1万元,那么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就赚了10万元。而这些钱是实实在在划入了北京的经济产值、能让老百姓赚到的钱。当然这些只是算是“蝇头小利”,国际周的真正意义在于创造机会把高科技和服务业确立为北京经济的增长点。
科技北京
10万平方米的超大面积,中外2138个单位参加的国际周展览会,汇聚了当今世界高新技术领域的国内外最新成果,6天吸引了53万人参观交流。 为了吸引眼球,火车、飞机、火箭被搬到会上,IBM、通用电气、松下、诺基亚、联想、方正、首钢、北大青鸟等600多家中外著名企业在国际展览中心进行了一场产品大展示和技术大比拼。
维修车辆可以远距离诊断和控制,停车场可以自动对车辆进行故障检测并发出警告,在几公里外就可知道停车场是否有空位,三菱精密公司在此次展览上推出了新一代交通管制系统;爱立信3G移动通信技术,使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等任何一件物品都有可能成为3G终端,从而让人们与亲朋好友、陌生人甚至与设备间共享数据和图像;海尔公司的主打产品是融信息技术与家电技术于一体的网络空调、冰箱、冼衣机,还有一些刚开发出尚未上市的新概念家电。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高科技离生活并不遥远。
国际周上首次设立的个人科技项目展,汇集了87位普通百姓的130项科技发明,有中药提炼、环保材料、机具革新、节水净水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为普通百姓的发明创造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平民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可能。国际周正向着国际博览会迈进,它把中国科研技术与应用的优秀成果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把世界顶尖的高新技术展示给我们,让我们充分体会高科技的生机与活力。
一周来,北京一直沉浸在国际周炽热的气氛中,高科技成为京城最美的风景线。10万平方米的展览会,95场论坛,10余场经贸洽谈,20个大型交流活动,这当中集中了多少智慧?这些智慧的光芒将催生什么?观念冲击、思想碰撞,其深远的意义有谁能够量化?一连串的悬念让人思考和回味,国际周的精神和意义也蕴含其中———搭建高新技术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的平台,打造全球品牌,把国际周办成世界级的高科技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