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着是美丽的
2000年5月10日 《中国贸易报》郑涛
国际周日前在北京隆重开幕了。这个集展览、专题论坛和技术交流与贸易洽谈于一身的综合经贸活动,举办三届以来,每届都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到了正在举办的第三届,成果则格外突出,展览面积比上届扩大一倍,达到2万多平米,参展公司不少在当今国际上小有影响;专题论坛达到16个,场次有55个,190多位包括部长级权威人士和在高技术、金融、保险等领域世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会演讲,其境外演讲者达104位;他们中的演讲大部分将涉及当今高新技术产业化方方面面的最新课题,可以说代表了国际较高水平。此外,各种类型的经贸洽谈会达到了11场;以高新技术为主题的国际周内交流活动更有20场之多。上述一系列活动,再次鲜明地体现出“国际周”强烈的国际化和全国性的色彩。
那么,刚刚创办了三届的“国际周”是怎样一举成为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型经贸活动呢?笔者以为,除了客观因素外,“国际周”活动的主办者自觉地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搭起国际交流舞台,以不断创新的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是其取得今天成功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而这一切的核心就在于创新二字。
创新之一:将一个核心的理念——高新技术产业化贯穿于多种传统经贸交流的方式中,使其看似分散,实则集中,形成内在的合理性,从而具有常盛不衰的原动力。“国际周”本身就以当今经贸发展最前沿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发端,所有展览、论坛、商贸洽谈、技术交流等等无一不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运作。而这个切入口,站在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上。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并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要素。而高新技术日益飞速创新的发展,则使“国际周”具有了永远新鲜的话题和生命力,并能在短期内吸引来国际国内科技界、产业界、经贸界的强烈关注。自然而然地使这一期间开展的活动具有较高的档次。
创新之二:围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国际大研讨,引进新理念,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及时的服务,是“国际周”一大突出贡献。从第一届开始,“国际周”的主办者就在努力不懈地做着这样的工作。如:在我国科技界尚不甚明了风险投资为何物时,“国际周”上率先将其较完整的观念及作法推介到了国内;本届“国际周”又有高科技保险话题再度以其超前性令人耳目一新。而“市长论坛”、“百名院士论坛”、“国际著名大学校长论坛”等等无一不是以其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吸引着各个阶层人士的关注,使“国际周”具有了极高的人气。
创新之三:搭好舞台不垄断,期待多赢,希望在成果共享之中得到持续的发展。以本届“国际周”16个论坛、55个场次为例,其中仅有少数几个论坛是主办者完整运作的,更多的是由合作单位单独设定,其中不乏鲜亮的闪光点。应该说,这是“国际周”主办者思想上的解放更是观念上的创新。“国际周”创办伊始,主办者就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北京是全国的北京;首都是全国的首都,在这里举办的活动理应为全国服务。正是由这一观念引导,“国际周”一开始就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到今天,果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本届“国际周”一些专题研讨的场次、探讨问题的深度、涉及问题的广度、参与研讨者专业化水平之高已超出主办者的预期,而其对参与的观众的影响更是长远和不可预估的。可以说,今天的“国际周”是凝结了众多精英的智慧而共同造就出来的,它能以其博大厚重的内涵很快得到国际国内各界有识之士的青睐,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一个大型综合经贸活动,带给人们的收获也是多方面的,人们尽可以在自己的角度体味“国际周”。但凝结在主办者内心的创新意识,都明确地昭告着人们这样一个事实:创新着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