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充电·换脑
2000年5月16日 新华社北京分社 苏会志
第三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于5月12日闭幕。在一片喝彩声中,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签约项目、医药成果拍卖、扩大出口数量。实际上,此次国际周带给中国和北京的远不止如此,一批国内外一流的投资专家、企业家、学者将他们的经验、理念带到“国际周”,给政府官员、企业家支招、充电、换脑,其作用远超过此次吸引的投资。
在“国际周”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金融家围绕高新技术这一主题,提出了诸多新思路、新观点,而这正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急需的。如在高科技风险基金方面,他们提出要加快技术产业化过程,加速适应科技企业上市这样一种市场组织结构的建设,为创业的“知本家”提供良好的氛围。在高科技生物和信息两大领域的结合上,他们提出我国信息领域过热,要谨防泡沫成分过高,而生物领域没跟上,实际上两者同样重要。在产品质量问题上,认为中国产品之所以难于进入国际市场,问题是产品质量,建议设立产品质量金奖。在跨世纪人才素质上,专家提出应具备创新观念,能够从事技术创新,善于经营和市场开拓,并应有团队精神。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上,专家提出两者并不对立,新旧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并存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本届“国际周”,百余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纷纷登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企业营销手段落后,融资渠道偏少。而这些都是与会者曾经经历过的。因此,专家的演讲有说服力和可借鉴性。
美国硅谷安博公司首席执行官黄劲博士在“现代软件技术论坛”上提出,中国软件业应把目光投向海外。这位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企业家认为,软件出口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软件业形成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同时可通过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巨额利润。她提出,国内从事软件出口的企业应尽快培养一批懂得国际软件设计流程和规范的人才,有意识地按照国际规范进行软件开发设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发现新的软件项目和软件发展的新动向;同时加强国际交往与联系,争取更多的软件项目。
在“民营企业发展高科技产业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董辅教授说,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中小企业会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但他们并不了解加入WTO后的政策和市场形势,这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必须知己知彼。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就加入WTO问题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培训力度,并对这些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给予必要的引导。他说,“我认为发展高新技术是这些企业的最佳选择,每一个获得成功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就是高新技术的魅力。”
在“国际周”有关西部开发的研讨会上,专家建议,要认真吸取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经验,在落后地区农业开发中,政府从规划、协调、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十分必要。同时要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加快西部开发步伐。
在“国际周”里,有“亚太地区第一风险投资管理机构”之称的汉鼎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大麟博士作了“风险投资战略”演讲;新浪首席运营官茅道林给创业者介绍了他们成功的经验;美国美林公司中国业务主席刘一飞谈了他对互联网运营方式的观点……
对于他们的演讲,科技人员和一些创业者称是“支招、充电”,而一批正在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则自称是“换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