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从“国际周”上得到了什么
2000年05月16日《经济参考报》常志鹏
热闹且务实的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在强烈要求延长的呼声中落幕。5天中,共有中外来宾20余万人次参加了国际周的各项活动,共签署国内外合资合作、技术贸易、产品贸易等合同、协议、意向书总计60.23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西部”,在国际周上收获颇丰。
抓住了一次向国内外展示“西部”的机会。西部各省、市、区纷纷登台,亮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的陕西展区,向参观者展示的是陕西强大的科技实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高技术产业化综合水平居全国第5位;技术创新水平居全国第11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比重居全国第3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9位;科技论文数占全国科技论文比重居全国第5位。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觉,西部是有实力、有潜力的。
是“西部”自身观念上的一次突破。在“国际周”一次有关数字化的论坛上,宁夏自治区政府助理主席张来武介绍,他们正与美国尤他州政府联合建设“中国西部电子商务港”,这将是一个面向中国12个省、市、区的全覆盖型国际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也是拟议中的“宁夏跨跃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00年内建成一个覆盖宁夏周边地区,辐射全国,连接全球,能为政府和各行业、企业、家庭提供大量信息服务与商务活动的高速通信网络,成为世界进入宁夏的网络门户和枢纽。中国西部电子商务港将有大量的公众数据库和电子信息产品。张来武坦言:宁夏虽小、虽穷,但我们可以“借”,可以“拿”借人才,借商业智慧,拿技术项目,拿资金。而在“国际周”上宣布的宁夏与北师大、北京中医药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共同投资在北京创立的“西部大开发大学科技园”就是他们“借”“拿”思路的典型体现。甘肃酒泉地委书记陈宝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西部人参加类似这种“国际周”,要么“溜边”,要么是自己人扎堆聊天。即使是有人主动找上门来谈项目,也没话说,不知道怎么谈。现在不同了,这次我们来的人,从早忙到晚,停不下来。除了洽谈项目,还结识了许多朋友--朋友也是西部开发的资源。
是“西部”一次重要的招商引资、寻求合作的机遇。西部各省、市、自治区与会都十分踊跃。其中西部最大的代表团有486人,最小的代表团也有57人。招商引资合同、协议金额最多的达30.24亿元,最少的是十几亿元。谈成合同、协议项目最多的代表团竟达37项。西部展出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高科技农业及环保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或项目被普遍看好。陕西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兴华赛克斯机电工业集团技术转让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宁夏中草药规范化种植基地,甘肃的肉牛、肉羊开发项目等都成了抢手的合作项目。在“国际周”的第三天,新疆科委的刘应长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第一天就与海南签订了一项两年内完成的100万头的土牛胚胎移植项目,合作资金1200万元人民币;而当天,新疆第三机床厂又签署了一份30多万元的合作协议。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分会会长、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姚望在“国际周”闭幕后向记者表示:今后,贸促会北京分会除了继续承办面向全国的“国际周”外,还将举办类似的活动为“西部”省、市、区提供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