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7日 来源:《创意世界》
每年的春天不仅仅是万物复苏、暖风拂面的好时节,在春日暖阳的照拂下,忙碌的求职大军又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的求职形势似乎比往年都要更严峻一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不少职场人的脸上都不禁浮现出了淡淡的隐忧。在遭受重大打击的金融业、汽车业、房地产业等人士看来,创意人才正在依托于一个新型产业的崛起,于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颇令人羡慕。
3月29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水晶石旗下的CGS人才招聘网携手DRC创意产业园,在北京人才市场时代网络大厦举办了“2009春季数字艺术专场招聘会”。在这场规模不小的招聘会上容纳了近百家文化创意企业的招聘专场,提供了1500多个数字艺术类的人才岗位需求。数字艺术只是文化创意产业之中的一个行业,仅仅一个行业就显示出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创意人才的市场行情似乎颇为走俏。
创意人才无极限
“职场”在未踏入社会的学生看来那是一片自己亟待踏入的圣土,而对于已涉足职场的人这却是一个弥漫着硝烟的词汇。不管你承不承认,一旦迈进这个门槛,则意味着全新的开始,在这里所要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社会残酷现实。
在职场大军中,创意人才似乎是一个有些特别的人群,他们个性而富有激情,他们的工作状态与模式也与别的行业有着明显的区分。对于这样现状,如何将创意人才有效的整合和管理成为了各文化创意企业棘手的问题。而对于创意人才本身来说,他们和其他行业的职场人一样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稳定的有较好收入的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能力的工作。“我们毕竟也是普通人,对于工作我们同样有着最基本的需求,在选择工作上我肯定会倾向于各方面待遇比较好的。”在“2009春季数字艺术专场招聘会”上求职的秦扬这样告诉记者。秦扬从事的是游戏行业,这个行业的高端人才紧缺,精英们往往就像珍稀物种——国宝熊猫一样被紧紧保护起来,在招聘会上许多公司打出了“高薪诚聘”的旗号,有个别公司对某些岗位甚至开出了月薪7000元至15000元的高薪。2006年11月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政策》)经过六易其稿,特别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了详细规划。《政策》强调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支持高校、职业院校与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人才培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符合相关政策的京外人才,可优先办理调京或《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俗称“绿卡”),在中国没有几个人不认识的著名导演张艺谋即是最先享受此等待遇的创意人士。另外,北京市政府还设立了文化创意奖,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所得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企业对于创意人才的肯定、政府对此的大力扶植举措等等这一切使得创意产业的从业者们成为了职场上令人艳羡的香饽饽。
创意人才所从事的行业工作使得他们在世人的眼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不同于传统行业,创意产业运作成本较低,并且更包容和开放,更接受新鲜事物与新鲜人,于是一个个“传奇”也在这个行业中诞生,25岁的MySee公司CEO邓迪、24岁的翻唱网CEO郑立、25岁身家过亿的李想……这些“80后”精英,在职场上开拓出了属于自己创业天地。这些“传奇”吸引着前仆后继的创意人才涌入创意产业这块沃土。新的产业也带来新的机遇,自劳动部发布新职业以来,共6批新职业中,职位名称带有“设计”二字的就有14个。创意设计类新职业层出不穷,大约占到了新职业总数的两成以上,具体包括陶瓷产品设计师、皮具设计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地毯设计师、陶瓷产品设计师等等;此外,与策划相关的新职业也不少,如商务策划师等。同样,在上海市劳动部门近两年陆续推出的一百多个新职业中,与创意相关的新职业也有十多个。创意产业本身犹如一个巨大的创意工厂,这些新“制造”出来的职业伴随市场需求而日渐成熟,逐步得到国家正式认可,为创意从业人员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尴尬在职场
尽管创意人才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那么的炙手可热,但是正如辉煌背后总有心酸一样,并不是说迈入创意产业这个门槛,就意味着你从此一步登天,并且目前的情况看起来,迈入创意行业的门槛确实也没那么轻松,而想要迈入创意高层次人才的门槛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场场招聘会上都有不计其数的职位虚位以待,但是求职人反映:“梦想的工作好难找”,而企业更是呐喊:“合适的人才在哪里?”
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毕业的李威惊奇地发现,媒体上所大幅度报道的高薪行业——动画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拿到丰厚的薪酬,只有那些经验老道、深谙行业运作规律的精英人才才可以得到如此回报。而从事设计行业的林麓告诉记者:“设计这个行业进入好进,但是往上走太难,我做设计才两年时间,想找一个合适的设计公司并不是那么容易。谁都知道依靠一个名声在外的设计公司可以迅速使自己成长起来,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公司所需要的并不是像我这样的新手,而是精英。”
相关专家认为,伴随创意产业规模的升级,国内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也将不断增长,而目前的关键性难题,是创意人才的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一批顶尖的领军式的创意人才。“外国设计公司都想到中国来开公司,因为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基地,可是我们也并不想总是made inChina,要想design in China高端人才是关键,由于创意行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现在主要招聘的对象都是经验丰富的高级人才。”招聘会上一家设计公司的招聘主管这样对记者倾诉他们的苦衷。可是精英毕竟是金字塔的顶层,那属于少部分人,对于金字塔低层最庞大的从业人群来说,他们又将何去何从,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的巨大缺口如何弥补缝合?
厉无畏先生在其著作《创意产业导论》中认为,创意才能是指“在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突破前人模式的独创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意人才必备的首要素质”。由此可见,创意人才最首要具备的素质既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技术素质,也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这种特殊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头脑知识与实际需求的不断碰撞,需要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解决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缺口当然还是要从人才的培养上入手,而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点则是“企业需要实践型的创新人才,而不需要书呆子”。改善原有教育模式,侧重创意能力培养应是学校教育模式关注的重点,此外,由于创意才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锤炼,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端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尚需在职的系统性、长期性、实战性的培训。而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创意产业的行业特殊性,更不应该以学历高低、职称高低论英雄,尊重员工的个人特质、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给予开放的、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不拘一格降人才,才可能凝聚创意人才到身边,毕竟有相当多的创意人是由于感到自身价值未得到真正实现而频频跳槽。
2008年春节前夕,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市劳动局和高校及创意集聚区携手启动了《上海创意产业优才培训计划》,计划从08年起每年为上海创意产业输送500名优秀创意人才。这一培训计划有四大关键词:就业、亮相、买断、外援。其中就业主要针对职场新人,培养的目标为:目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创意思维+市场适应力;亮相,则是创意产业中心会为该培训课程开设设计师展厅,为申城设计新人提供创意设计个人专场展的空间;买断,是建立创意基金,每年注资达100万元,作为设计优才的定点培养费;外援,则为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互相交流搭建了桥梁。这几项措施对于创意文化产业的中低端培训来说,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而针对创意人才的培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整合了学界、产业界、文化界、政府等多方资源,开设了“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以案例分析为主,穿插移动课堂实践教学。
总的来说,要适应创意产业的发展,从业者与企业都应该重新做好自我定位和策略调整。创意人要及时进行自我充电,创意没有止境,这个产业要求你永远要站在社会的最前端,因此积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使自身技能贴近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创意人才的培养中,企业不能一味地担当受益者,更应该承担起培养人才、投资人才的重任。如果更多的艺术院校学生和处于起步阶段的从业者能够获得实践机会,获得更多来自企业资金、技术上的支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创意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