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7日 来源:北京商报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什么问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应该发展与人们生活依存度高的产业、引进成长型企业,并使产业得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什么样的协会?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李军认为,协会应该起到外交家的作用,使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走出去”,并让国外的优势资源“走进来”,形成互动。2009年5月7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代表、专家学者共聚歌华大厦,畅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热点问题。
集聚区呼唤行业协会组织
718传媒文化创意园的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北京石棉厂,该厂于2000年停产。
这块60亩的地本是隶属公交集团的,闲置一段时间后,2007年8月,718传媒文化创意园的策划总监杜建峰开始接手管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把这块地整个租给一个公司做广告集散地,于是,做广告创意集聚区的念头也油然而生。于是,他找来几个广告界的朋友开始做广告园区的调研,同时开始改造旧厂房,把附属设施做得文化味儿十足,然后陆续开始招租。无奈的是,他发现广告公司不愿意“集聚”在一起,因为担心相互之间争抢客户。
杜建峰就想,那就尝试一把,看哪些公司愿意来,顺其自然地形成一个集聚区。刚好这块地紧邻传媒大学,西边是CBD,北边是传媒大道,并得到传媒大学与中央电视台的支持,具备发展传媒产业的氛围,于是杜建峰开始将集聚区定位为“传媒”。
刚开始发展时,不知道路该怎么走,718就模仿竞园和798,取名也“山寨”了一把——718。“最初想做创意集聚区时,不知道该向谁请教,没有组织,没有策划人才,非常茫然。”杜建峰表示,“非常渴望有集聚区的策划人才和集聚区组织,通过组织让政府知道我们的需要和呼声”。
为了找“高人”指点,杜建峰费尽心力找到尚8创意园区曾经的策划人,“这类策划人才懂得创意产业、创意园区该如何规划、发展,他们成功地策划了尚8园区最初的规划,因此做下一个集聚区时,只要这些人的一句话,就可以少走不少弯路。可惜的是,当集聚区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这类策划人才已经流失了,因为当园区从规划到发展阶段时,他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只能选择离开”。
观音堂欲市场和学术兼得
2005年,艺术市场的火热催生了观音堂文化大道。2006年,在朝阳区王四营乡政府的投资建设下,观音堂文化大道正式开街。在开街半年时间内,定位于艺术品交易一级市场集聚区的观音堂文化大道就已经有50多家画廊入驻,招商结果十分乐观。然而在画廊集聚后,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又成为了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在开街伊始,观音堂文化大道就提出了“一高一低”的发展策略,即“高准入门槛、低租金门槛”的经营理念。画廊的“高准入门槛”是指,画廊经营的必须是原创艺术品,要有签约的艺术家和经营理念。观音堂文化大道管理公司——北京玖方艺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草说:“因为我们做的是一级市场,主营业态就是画廊业,没有引进拍卖等二级市场,所以作品必须保持和其他艺术区的差异性。我们也没有做艺术品复制,因为在这方面深圳的大芬村已经做得很完美了,我们很难赶超他们。”在“低租金门槛”政策下,观音堂文化大道目前的房租根据画廊签约时间的不同为每平方米1.5-2.5元不等,远远低于其他艺术园区。此外,为了保持业态的差异性,观音堂文化大道正在有步骤地丰富业态,一期工程引入了油画等当代艺术;二期工程则引入了国画、书法、古玩等国粹艺术。像一些书吧、休闲吧等配套业态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王草说:“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来讲,观音堂文化大道是作为一个卖场存在的。画廊经营的产品属于文化产品,因此我们在强调市场的同时也强调学术性,引进了北京油画学会。从3年多时间的发展来看,观音堂文化大道的定位还是比较正确的,在金融危机和艺术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入驻画廊基本上很稳定,没有出现大面积流失的情况。”
新生创意园应培养龙头企业
因为718是旧厂房,房租是3元/平方米/天,比798便宜,而且文化企业进来后可以自由改变房屋格局,再加上718交通方便,在地铁一号线终点附近,成为很多文化创意企业青睐的办公场所。“广告人不愿意集聚,音乐经纪人却非常愿意集聚”,杜建峰发现,现在该集聚区已进驻了5家音乐公司,占到总体比例的1/6;设计、广告、影视公司则成为主流,占1/2。目前,园区已经有近30家企业签约入驻,出租率超过50%。
718的3号厅原定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负责建设的广告博物馆,“最早是想打着传媒大学的旗号做博物馆区,为了推园区,还签订了《中国广告博物馆合作协议》,”杜建峰表示,但是由于展品的收集、整理等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博物馆的建设也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所以该项目目前仍在积极运作中。为了不让3号厅闲置,杜建峰准备先把它打造成一个文化交流中心,等到广告博物馆项目成熟,再把它还原。
到2008年底,“传媒”的定位逐渐得到高层领导的认可,也引起了央视高管、名嘴的关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充足的资金后盾,也没有基金会的支持,718一边要打文化牌,一边还要“捞钱”,用杜建峰的话说,一段时间内他们忽视了将文化牌置于发展前沿。当时,还由于房租定位过高,“吓跑了”杨伟光、崔永元等名人,杜建峰慨叹“痛失良机”,“其实免租两年给这些名人完全是可以的,因为可以形成名人效应,带动集聚区的发展”。
陈少峰建议,718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做一个“提升”,与朝阳传媒中心对接,引入品牌企业,同时举办一些活动,培育一两家有特色的、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
艺术产业链要杜绝“老鼠仓”
观音堂文化大道目前面临的问题包括体制和市场开发两个方面,王草觉得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行动。例如观音堂文化大道提出建立汉字文化圈的艺术主张、举办中韩艺术交流展,是为了建立文化话语权,使文化产品具备高度。政府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引导,共同建立中国文化话语权。
中国每年的艺术品交易额只有200亿元左右,而拥有几百年收藏传统的西方市场,每年艺术品交易额能够达到2000亿美元,所以西方市场很容易形成垄断。王草说:“从我们目前的一些展览来看,市场体系和审美体系都是建立在西方市场体系之上,所以我们要开发和培养自己的市场。观音堂文化大道开展了艺术品收藏平民化教育讲座,就是为了建立收藏群体,开发第二代、第三代的收藏群体,促使艺术品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
陈少峰说:“从观音堂文化大道来看,首先集聚区的生态不规范。观音堂画廊街这样的集聚区不是产值不够,而是正规纳税不够,导致画廊收入锐减。画廊本是高端市场,但在中国存在一个书画的礼品市场,也就是说,很多书画作品都不通过公开拍卖经营,而是私下进行交易,私交额度甚至高达上千亿元。这种无声无息进行的私交,逃税之厉害足以破坏整个产业生态链,是致命的‘老鼠仓’。其次艺术品投资缺乏‘拳头产品’。要发展对文化有帮助的产业,让投资形成时尚才有发展前途。北京有3000多家画廊,显然是供过于求。不知名的画家还需要市场培育,必须大力推广画廊、画家。最后产业链的选择是很大问题,究竟是围绕画廊还是依靠其他生存?如果没有人采购书画,产业链就打造不出来。建议观音堂画廊街改变业态,重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