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

主展场: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 2020年9月上旬     | 详细时间 | 交通路线

English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搭建文化产权"买卖"平台

分享到: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6月15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作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其诞生标志着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联姻",也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文化气息

文化产权的范畴

据了解,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创立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将以上海为基地,辐射全国,以文化产权、文化版权等交易为核心,发挥上海的金融优势,整合包括孵化、登记、展示、推介、交易、经纪、信息等在内的各类服务要素,提供高质量的产权交易服务、产权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增值服务等与文化产权交易有关的服务模式。

据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文化类的权益性交易机构,将以政府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基本运作平台,实现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国有与非公文化产权交易的全面发展。

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网站的挂牌信息可以看出,挂牌项目共分十类,分别是: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演艺经纪及相关市场;创意产业与数字软件、设计及公关咨询策划、广告会展;网络文化及休闲娱乐、品牌时尚;版权、收藏鉴赏;旅游、酒店、餐饮;体育、卫生、社会福利、教育;文化投资、咨询、并购;文化系统政府采购、专用权益等及其它未分类项目。

目前,除了"文化系统政府采购、专用权益等"以及"文化投资、咨询、并购"两类项目尚在"建设中"外,其他八类项目均有数目不一的挂牌项目。据悉,文化产权交易所投入运行后,首批有500多个国内外项目进入平台交易,其中来自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项目有50个左右。不过,由于还要等待具体的交易规则出台,其中首单交易或许要等到8月份。

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表明文化产业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将文化部门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部分。

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具体活动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据统计,2004年,我国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340亿元,占GDP的2.15%;200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16亿元,同比增长26.2%,占GDP的2.30%;2006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123亿元,同比增长21.5%,占GDP的比重为2.45%。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约6412亿元,同比增长25.2%。在许多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已成为当地扩大就业空间、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上海2008年的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为436.80亿元,从业人员约30万人,加上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246.45亿元,全年达到683.25亿元,约占当年上海国内生产总值的5.61%。

版权产业潜力无限

据统计,2005年中国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到2010年,全球创意产业总规模将接近10万亿美元,考虑到影响我国创意产业未来5年发展的经济环境、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届时我国创意产业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这样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产业,将为文化产权交易所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文化产权交易的核心内容之一,版权产业潜力更是极大。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版权已经成为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行业。1996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首次超过汽车制造、农业、飞机制造业等部类,成为美国出口份额最大的经济部类。2005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为8191亿美元,占GDP的6.56%。

去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对版权重要性的认识已提到战略的高度。

在上海,版权相关产业已有较快发展;但总体来看,版权业规模还是偏小,与理论预期、社会需求、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上海市版权局局长焦扬日前表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和上海版权交易中心挂牌,正式运行交易,可以鼓励发展,繁荣创作。一切优秀作品的版权包括网络新媒体的作品版权,都可吸收到这个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高质量的版权园地和高素质版权队伍得以形成,能给版权业引入更多竞争机制,有利于刺激和保护作者创作欲望,繁荣创作。

此外,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可以促进新媒体产业科学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在作品传播方面一家独揽的局面,由于传播特点不同,新媒体面临的版权经营和保护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而文化产权交易和版权交易中心这一平台,可以让新媒体获得合法的身份,同传统媒体享有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新媒体企业可以放心、踊跃、合法地参与版权业,以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合法经济利益。

焦扬进一步表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可以赋予作品投资功能,激发创作活力。传统模式下,作者通过把作品发表在媒体上获得版税,版税的获得只有一次;而通过不断进行的投资活动,则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各种文化产业投资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版权经营活动中,各种要素汇集,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产业链,作品的投资功能得以发展,作品创作也能得到鼓励。"交易所还可以低成本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过去国外买家在购买国内版权时,需要通过繁琐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搜索、筛选、调查、评估,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加上语言的障碍,搜索结果也并不理想。有了交易平台,买家可以很方便地锁定资质、信誉和能力可靠又符合要求的文化产品,大大降低买家的搜索成本,交易安全和权益也有保障。"焦扬说道,"交易所又可以促进科技繁荣。交易平台可以吸引国外优秀软件进来,也可以促进民族软件业的发展壮大。"

文化资源金融化

"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权化、产权金融化",是上海产权市场10多年实践总结出的基本运作规律。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正是这一运作规律向更广范围、更大领域的延伸。

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同,它包括历史资源、民俗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一个区域也会形成其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要素资源。如果这些资源仅仅只是存在状态,就不会产生价值,更不可能实现优化配置。

"搭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就是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总裁蔡敏勇表示,通过市场营造的"三公"环境,规范地组织、集聚和发布市场信息,有效降低买卖双方搜索成本、调查成本、谈判成本以及保障履约成本等一系列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发现买主,促进要素向掌握信息最充分、最能客观判断其真实价值的经济主体流动,从而发现其合理的市场价格。基于合理价格的交易,也将推动市场内各类文化要素流动、组合和重新配置,从而形成新的更加高效的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文化产业机遇大

当前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不少产业、行业发展陷入困境。但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文化产业有着不同的表现。回顾20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人们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往往与经济危机或萧条有负相关的关系。失业将人们逐出了工作场所,但舒缓压力和调适心情的动机,却将人们导向电影院和剧场。当传统经济领域一片狼藉、前景黯淡的时候,文化产业领域往往率先进行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走出危机的阴影,成为新经济范式的试验者和示范者。从文化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危机不啻为一个新的发展周期的开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日本的文化产业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2005年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韩国文化产业中的创意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汽车业;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则仅次于金融业。目前,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发布的文化蓝皮书《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文化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2008年总体发展态势平稳,一些领域出现了高增长,维持以往3年的增速,总量增加值大约7600亿元。中国文化产业将不仅仅是在短期内"逆势而上",而且会以此为起点,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高速增长周期。上海文化产业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表示,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需兼顾理性和激情的前瞻性眼光。当前的电影、电视等文化项目创作还缺乏理想资本的支持,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生逢其时"地成立,是应对危机的"高招",能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当前情况来看,金融资本可能还不太了解文化。但是资本是有觉悟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搭建,对于文化的繁荣和资本的成长是一种双赢。"陈燮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