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

主展场: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 2020年9月上旬     | 详细时间 | 交通路线

English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我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观察与思考综述

分享到: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至5月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新闻出版总产值平均增长30%左右,销售增长20%。

2008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

我国文化产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我国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动力。

2008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国产影片票房贡献25.63亿元,占票房总收入的60%以上;2008年底至2009年初贺岁档期,《赤壁》、《梅兰芳》、《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四部国产电影国内票房总额突破10亿元。

2009年以来,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继续呈现着“繁花似锦”的繁荣景象,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市场不断拓展,优秀文化产品有力拉动了文化消费,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1至5月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新闻出版总产值平均增长30%左右,销售增长20%,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创作数量稳定增长,1至5月份,电影创作已达到160部的好收益,电影票房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40.3%。

5月19日,被观众称为“点石成金”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文博会以880.69亿元的总成交额和350多万人次的观众规模双双创下历史纪录,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海内外文化产业和资本探讨合作的文化舞台。

4月23日至5月3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了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中外企业、78万人次参与,累计成交金额超过65.3亿元,现场成交额近10亿元;动漫节期间达成意向的动画片超过12万分钟——这个数字已占2008年我国原创动画片产量的92%以上。

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生动地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

我国文化产业1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近100年的发展道路

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改革机制、抓住机遇是高速发展的保证

“创意现在,引领未来。”这是21世纪出版社的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中,21世纪出版社仅用三年时间,就成功实现了一般图书发行码洋由7000多万元、回款2000多万元跃居至2008年发行码洋2.6亿元,回款1.2亿元,退货率仅7.9%的高度。今年1—5月,出版社一般图书发货码洋已达1.48亿元,回款558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货增长了42%,回款增长了24%,今年4、5月份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类专业出版社中名列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坚定不移走市场化道路,注重品牌化发展。”总编辑张秋林说。

“创造加版权等于财富。”在世界知识产权日“绿书签行动”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强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闻出版行业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促发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加快实施新闻出版相关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了10多个在建项目、规划项目的进度,我国新闻出版业逆势上扬,图书销售增长幅度达20%以上,新媒体出版增长达40%以上,投资增长36%,产值增长40%左右。

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贸易中最有活力的部门之一。2008年10月26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在北京首发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对以创意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数据显示,2000—2005年,创意产品与服务领域国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7%的年增长率。2005年,世界创意产品与服务的出口价值达4244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4%。在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成为重振经济、刺激就业与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战略选择。

面对快速发展的创意经济与文化产业,《报告》称赞道,中国堪称这一发展过程的佼佼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一个重要政策方向转变已经为世界所注意。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整个社会将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新阶段。

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3100多美元,文化消费能力已达到7000亿元,社会需求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上已经进入了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有10年历史。在短短的时间里,中国走过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改革机制、抓住机遇是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认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一般规律;而文化发展也有其自身特殊规律:有可能在经济、社会等各项建设中率先突破,赢得发展先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平均年增加值100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15%—20%,占GDP比重年均提高0.15%。

国际金融危机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向新聘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颁发聘书仪式上指出:“金融危机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月15日至16日,温家宝总理在天津市考察天津豪峰动画科技有限公司时进一步指出,要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

“惟楚有才,于斯为胜”——岳麓书院门前的这副名联,今天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的见证。

丰富的资源、扎实的基础、改革的魄力、优秀的人才、良好的环境、相应的实力、系列的品牌……这是湖南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的保证。“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早改早发展”,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强调:“无论改革还是发展,抢占先机都十分重要;先机就是市场,先机就是竞争力。对于湖南文化产业而言,这是方向,也是责任。”

秉持“发展文化经济,建设经济文化”的思路,湖南省谋篇布局,完成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提升,文化产业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增速。今年上半年,湖南文化产业继续呈现逆势上扬的良好增长势头,大多产业门类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08年到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关头。“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在惯性发展路径上的进程,‘增长方式转变’在被动中起步,文化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说。

“经济萧条往往成就文化的进步,”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说。著名导演张艺谋认为,经济萧条时期,往往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和繁荣的机遇期,人们的物质消费会抑制,而精神消费会膨胀。“金融危机期间,人们更需要文化认同,”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认为,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由于老百姓对本土文化普遍认同,消费基础比较雄厚,因此,这场危机对文化产业来说其实也是机遇。”

“今天,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危机。简单地期待重复半个多世纪前的产业故事不是我们这代人的本事,我们应该抓住全球化、信息化、资本化大格局的变化,重新创造产业的奇迹。”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黎瑞刚说。到2009年4月,文广集团广告创收形势良好,东方卫视、娱乐、新闻等频道广告收入均有10%以上提高,其他业务板块增量都在50%以上,版权销售等取得不俗的成绩,进一步优化了集团的业务收入结构。

2009年以来,在其他许多消费增幅下滑的情况下,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势头依然非常强劲。欧阳坚说:“我们的文化产业正逐步地由播出为王、渠道为王开始向文化内容为王转变,政府有责任将广大受众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转变为一种更大的市场需求,一种更强的市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领域的“纽扣现象”亟待改变

文化创造力方面与文化产业强国相距尚远,中国文化产业满园春色尚待悉心培育

“中国制造”的打火机,还不如国外的火柴值钱;“中国制造”的纽扣,只是国外成品服装的“零件”;“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仅能获得2%的低额利润……实体经济“中国制造”的尴尬也存在于文化产业中。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大量呈现“为他人做嫁衣”的“纽扣现象”,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收益率低。这些状况的形成,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产业所处的不利局面。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文化领域向多种所有制开放的条件下,公有制文化单位如果不积极面向市场,不仅难以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而且可能被逐渐边缘化,影响文化自身发展,影响国家长治久安。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产值不断提高,效益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日益齐全,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行政学院日前从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就业率、文化产业增加值等方面,对2005—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5年间,我国人均文化消费需求将年均增长6.7%,文化产业就业总量年增长率将保持在9.7%左右,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将日益突出。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也不容忽视。我国文化产品目前占有世界市场19%份额,这说明我们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文化产品加工能力,但是在文化创造力方面,我们与文化产业强国仍相距尚远,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仍有待提高。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动漫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原创能力弱,产业素质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下游,85%以上的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动漫产业的繁荣无从谈起。

培育我国文化产业的满园春色,需要做到两点,蔡武强调,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仅制定路线图,而且制定时间表,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一方面鼓励强强联合、自由联姻,打造旗舰型的文化企业,一方面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对重复设置、经营不力的文化单位进行资源重组,优化结构。其次,要提高面向资本市场融资的意识和能力。行政的资源是有限的,市场的资源是无限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要具备出海远航的能力,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运用资本市场运作手段,有效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促进文化企业快速成长,同时放开搞活,为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创造适宜、优惠的政策环境,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果把我国文化产业的逆势上扬看作报春的信号,我们更有理由期待中国文化繁花似锦的新景象。

以“变”应“变”  化“危”为“机”

曾经,一部《血疑》风靡中国;一曲迈克尔·杰克逊的摇摆舞曲流行一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文化产业刚刚起步,文化产品相当匮乏。

而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理直气壮地说,中国文化事业在迅速崛起。从2008北京奥运气势磅礴的开幕式,到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挺拔身影;从幽默诙谐的“喜羊羊”,到充满中国元素的卡通形象;从“点石成金”的中国国际文博会,到春花烂漫的文化产业园……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生动讲述着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却在1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近100年的发展道路,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思想,创新了观念,改革了机制,抓住了机遇,这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民族的复兴也是文化的繁荣与昌盛,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的中国文化产业让我们看到了欣欣向荣的中国。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文化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战胜危机的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

一点春花绚,万般景色新。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如何以“暖心”来发现尚未消融的冰雪覆盖下那些生机勃勃的种子、那些绿意盎然的萌芽,如何以“变”应“变”,化“危”为“机”,培育中国文化产业春色满园的明天,这有待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