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

主展场: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 2020年9月上旬     | 详细时间 | 交通路线

English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我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观察与思考综述之三

分享到: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网 

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创意的匮乏,创意经济的最大障碍在于人才的匮乏。

我国文化产业的几种现象亟待改进:一是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擅长媒介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短缺;三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尚不够强。为此,要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颈

今年春节,一只风头强劲的中国“小羊”带来巨大的电影票房。

1月16日,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首映日票房就达800万元,首周一举突破3000万元;截至今日,这部制作成本仅为600万元的电影已取得超过1亿元的票房,不仅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远远超过2008年雄踞票房前茅的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

这部电影的“前身”、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收视率也可谓不俗,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最高收视率达到了17.3%,大大超过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

“中国创造”而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令我国文化产业扬眉吐气,更让人看到了文化产业不断显现的人才聚集效应。

突破文化产业的“创意瓶颈”——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宣称,我们有了自己创造的文化品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说,《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东原创动力和北京悠扬传媒共同出品的动画电影,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文化实体经济的重创中创造奇迹,关键在于突破了文化产业的“创意瓶颈”。

近年来,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贸易中最有活力的内容之一。但是,长久以来,“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之间的矛盾仍被视为困扰我国文化产业的关键问题。据《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透露,我国文化产品目前占有世界市场19% 份额。这说明我们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文化产品加工能力,但是在文化创造力方面我们与文化产业强国仍相距甚远,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有待提高。

“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创意的匮乏,创意经济的最大障碍在于人才的匮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说。文化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经济形式。在文化经济中,人才的发散效应尤为显著,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创意,带动整个产业、整个门类的现象时有发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强调,文化和文化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创意与人才将比传统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和资本,更快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逆境中,“文化湘军”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湖南省统计部门测算表明,“十五”期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5.4%,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15个百分点。在制定2009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湖南省将“确保文化产业年增加值不低于30%”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力争到201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00亿元,到2012年突破1000亿元。

湖南取得的成绩与“湘军战略”是分不开的。湖南把培养人才作为文化建设的第一战略,不拘一格发现人才,创造人尽其才的广阔舞台。他们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改革用人机制,打破限制人才流动、制约人才发展的各种地域性、体制性壁垒,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同时,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文化人才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创意人才占就业人口不足1%——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的供需缺口有待缩小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市场相当火热,各高校文化产业专业也异常火爆。然而,在种种热火朝天的景象下面,“我们应该警惕专业管理的混乱和人才培养的‘虚热’。”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李怀亮说。

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背景下,我国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的混乱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创意产业强调的是创意和创新,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统计资料显示,纽约创意产业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我国创意人才不足就业人口的1%。,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状况可用‘四多一少’来概括,即娱乐业从业人员多、经营性从业人员多、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多、非文化部门从业人员多,而高级人才偏少。”今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春平在其《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中对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认为,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但是对于文化产业的长远目标来说,仍存在着复合型管理人才少、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少、内容创意型人才少、文化人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及实践培养不够等相当严峻的问题。

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奖励吸引优秀人才

今年5月17日,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人才交流会在深圳举行。这个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深圳市联合打造的“文化产业高级人才盛会”,旨在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期望通过文化产业人才交流会搭建一个发现、培养、交流人才的公共平台,这其实也是国家对于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和渴望。”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真正的文化产业精英是不可能通过课本学出来的,他们必须经历市场的淘洗和磨练。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我们应该制定特殊的政策和制度,以培植和奖掖那些对国家文化产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美国和欧盟国家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较为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对文化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用专业人才来支撑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产业繁荣,可以归纳为一整套围绕着文化产品的策划、生产、传播、消费而建构起来的工业化、商业化运作体系的形成。在这个体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人才:创意人员、制作人员、经纪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每一种人才的培养都有其特殊的培养方式。

我国文化产业的四种人才亟待加强:一是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少,擅长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资本运作的少;二是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擅长媒介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短缺;三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开拓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尚不够强,缺乏大型集团经营管理经验;四是文化经营管理后备人才不足、活力不强,尤其缺少既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又谙熟市场经济规律、具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从整体上说,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须加强。”刘玉珠说,“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些企业在进行人才产业链的尝试。”

与那些在金融危机寒流中不景气的文化企业相比,重庆出版集团今年格外“红火”。该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优秀企业,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核心,极大地激发了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项制度改革”是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只讲岗位、不讲级别,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从制度上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起现代企业分配制度。

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说:“‘三项制度改革’,不仅使企业原有的员工迅速成长为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编辑出版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加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保障。”

2008年,重庆出版集团共出版图书2107种,总造货码洋达到5.53亿元,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大众类图书,造货码洋突破2.28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近10倍,已连续4年保持了年均73%的持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