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06日 来源:中关村创意产业网
11月1日,历时4天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厦门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进了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增进了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两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文博会期间,主展馆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国际会展中心和各大剧场热闹得像过大年,熙来攘往,除了与会客商、采购商洽谈外,还有30万名的观众前来领略两岸的文化风情、欣赏精彩的民间艺术,文博会名副其实地成为两岸交流舞台和文化融合盛宴。
文博会的吸引力从何而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福建是一个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创新、创作、创造上下工夫,着力打造一批彰显福建地域文化特色、代表福建形象的文化品牌,提高海峡西岸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展会成果丰硕 交易额超过87亿元
本届文博会的主题为“一脉传承,创意未来”,由福建省政府、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台湾有关文化产业协会联合主办,厦门市政府承办。作为一次高水平的文化产业交流盛会,文博会展现了辐射港澳、拓展交易、创意生活等特色。本届文博会共确定签约项目82个,交易金额87.04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 和47.46%。其中,合同金额16.44亿元,占总签约额的18.90%,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同比增长了77.35%。演艺签约项目今年有了新的突破,签约项目15个,涉及金额达1.896亿元。参展标准展位1146个,其中台湾展位385个,占三分之一,另外在动漫分会场还设置了107个动漫展位。
记者在主展馆一楼台湾馆里看到许多人围着一位七旬老人,见他手里拿着一副扑克牌不断地在给观众展示,“这不是一副普通的扑克牌,而是美丽的福雨摩沙台湾钉画。”这位名叫胡达华参展商老人笑着说道,自打去年来厦门参展后,就发现自己的“金属马赛克”钉画在大陆很受人们的喜爱,回去后再经过一番创意,最后想到将钉画印在小巧玲珑的扑克牌上,体积小,推销好方便。听说又要主办第二届文博会,他主动申请前来参加。他说:别看我今年71岁,创作灵感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通过文博会在大陆推销开来。
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台湾民意代表江玲君说,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深入,两岸的文化已经慢慢地融合在一起,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全球金融海啸后,文化产业化受到了广泛重视,两岸应当加强交流合作,大陆有很多东西值得台湾学习,台湾的文化产业也正在走向国际,两岸应当携手共同把文化产业推向世界。
搭建对接平台 两岸文化产业互相融合
本届文博会以项目为纽带搭建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平台,注重体现四个结合:将文博会项目与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结合起来;与打造福建、厦门现代服务业中的文化产业集群结合起来;与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建设厦门“创意之城”结合起来,把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与突出产业新兴业态的招商结合起来。
文博会汇集了海峡两岸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涵盖了创意产业、广播影视、数字娱乐、传统艺术、演艺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并配套举办“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论坛、创意地标评选、闽南语歌手大赛、创意设计大赛、大型歌仔戏《蓬莱大仙》演出、台湾名家中国画作品大展、海峡两岸演艺产业互动发展座谈会、创意市集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主会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根据市场化的程度,选择了木雕、竹编、茶艺、软木画、漆线雕、木偶头雕刻、纸织画等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博会注重与观众的互动,20多名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现场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如被人类学、历史学及艺术学视为活化石的闽西北原始傩舞,其古朴神秘、粗犷奔放的舞姿,难得一见的台湾原生态舞蹈和一批台湾艺术家的创意艺术品在本届文博会上展示,凸显了本届展会两岸文化的融合性。欧阳兆坤演示了德化陶瓷上釉的功夫:一树红梅绽放在洁白的瓶子上。他告诉记者:在瓷面上画,尤其要注意油性跟料性,一不留神就会像泼出去的水,毁于一旦。福州软木画的大师甚至耗费一年多的时间雕刻出了一座栩栩如生的镇海楼。在非遗展区,除了厦门人熟悉的厦门漆线雕、珠绣外,像漳州的木偶头雕刻,泉州的竹编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到。福安的茶艺小姐在展示坦洋功夫茶的时候,“悬壶飞瀑,红袖匀香”的表演煞是好看。
两岸图交会展厅,共设1320个展位,展场总面积达4.6万余平方米。首次设立两岸期刊展示区,首次在交易会举办由两岸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三方参加的大陆图书馆馆配订货会,首次同馆同期举办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参展规模为历届图交会之最,参展出版社 210余家,囊括了台湾所有优秀出版社。20余万种、146万册、总码洋约2500万元人民币的两岸图书在本届图交会“亮相”,其中台版图书3万种、9万余册,参展种、册数均为历届最多。
据统计,本届图交会现场销售采样量近百万册,突破4000万码洋,创下图交会的历史新高。其中,台湾图书共达成订单及销售约人民币602万元码洋。福建省期刊协会代表福建省61种期刊,分别和台湾华艺数位控股有限公司、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达成期刊出口销售合作协议,是福建省期刊首次成规模、大批量进入台湾发行。图交会期间,主会场读者人数达22万余人次,台湾馆日均参观人次超过3万。本届图交会展场图书零售额达230余万元码洋。不少市民在买书时用上了小推车,有的市民一掷千金,单单是打印出来的书单长度就以“米”计。
海西效应凸显 19个海西城市参展参会
本届文博会是在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大背景下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会。20个海西城市中有19个参加了本届文博会,其中有13个城市设置了特装展位,海西城市的特色文化和海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本届文博会上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展示。
城市论坛以“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突出海西、聚焦发展,谋划海西文化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新思路。此次论坛层次高,主题集中,内容具体,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演讲嘉宾既有政府高层领导,有商界精英,文化名流,也有知名教授。3位来自海西城市的市长和台湾新竹市市长同台演讲,交流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思路和心得,加深了相互理解,开辟了文化产业合作与对接的新途径。为期一天的论坛吸引了上千人次的听众,会厅里被挤得水泄不通,反响热烈,为海西区域发展和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政策引导。
正如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所言,随着两岸关系的重大转变和长沙国共论坛的成功举行,两岸文化交流正处在新的起点上,为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两岸同文同种,一脉相承,两岸文化产业各有优势,互补性强。大陆发展文化产业底蕴深、资源多、市场广;台湾文化产业在创意、营销和产业链等方面也有优势。两岸应加强合作,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