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

主展场: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 2020年9月上旬     | 详细时间 | 交通路线

English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讨 > 正文

中国动漫急需打造自主品牌

分享到: 2008年08月11日  来源:北京商报网 

“葫芦娃,葫芦娃,7个葫芦一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 这个旋律像烙印一样,给属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拨儿人的身上打上了一个还算深刻的标记。本周葫芦娃又将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由20年前的那部13集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蜕变而成的“剧场版”《葫芦兄弟》将在全国上映。

电影版的《葫芦兄弟》虽然从技术上来说只是原版动画剪切后的再加工,与日本的《哆啦A梦》、美国的《变形金刚》的电影片还无法相比,但电影版的《葫芦兄弟》却是中国动画电影走上经典重现的一个起点。

经典重现能否再续辉煌

这部由上海电影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经典新片《葫芦兄弟》,实现了一种艺术样式的嫁接。 它把原来电视系列剧10分钟一集,最后留有悬念,需要观众跨时空欣赏的故事,成功地浓缩在80分钟里,从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视系列片,变成了一部酣畅淋漓的动画电影。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可说是美影最成功的原创作品了。当时举全厂之力倾心打造而出,一经放映,就深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喜爱。虽然至今已经过了20多年,《葫芦兄弟》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观众的视线,成为人们心目中永久的经典。它的电视销售以及音像制品销售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成绩,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每年2000万左右的影片VCD销售中占了18%的稳定份额。足见经典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市场号召力,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试图通过《葫芦兄弟》的全新拍摄,将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音像制品、相关图书及玩具等后期产品开发,以及与电影相关的演艺经纪、广告、电影频道、新媒体等相关产业有效地串联起来。

《葫芦兄弟》的上映,不过只是上海电影集团挖掘中国经典动画的第一步,上海电影集团总裁汪天云表示,“经过美影厂的努力探索,最终完成了一次制作方式与制作样式的质的跳跃,它将走出一条新路,引领更多中国经典动画走进现代”。

另外,随着电影版《葫芦兄弟》于5月27日在全国影院的上映,影片片方同时也推出了许多“葫芦兄弟”形象的衍生产品,包括图书、音像、毛绒公仔、木质玩具、文具等品种,都将陆续面世。

“葫芦兄弟”公仔通过三维建模,把平面形象的葫芦兄弟恢复成立体,并制成可爱而逼真的毛绒玩具。下面第一款“葫芦兄弟”毛绒玩具——红娃,将于今年6月1日“儿童节”与广大青少年儿童见面,为孩子们庆祝节日。之后,“葫芦兄弟”其他6兄弟的毛绒公仔玩具也会陆续推出。

经典动画翻拍更需深入加工

如果通过新的技术、新的处理给这些经典插上崭新的翅膀,就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激活人们珍藏的记忆。近年来,国外翻拍经典动画蔚然成风,《忍者神龟》、《哆啦A梦》、《辛普森一家》的影院版纷纷登上大屏幕,《变形金刚》的“真人版”影片更是令全球为之疯狂。

不过坦白地说,如今电影版的《葫芦兄弟》与那些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大片相比,从内容和技术上来说差距还很大。作为一部简单的二维动画作品,它自然比不上《最终幻想》里那些惟妙惟肖的CG人物,更没有《变形金刚》里那些酷炫的高科技特效;画风上,它那些好像剪纸小人儿的风格,自然也没有宫崎骏系列电影来的唯美和绚丽。

在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一部特别受欢迎的在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过一段时间以后总会有一部在电影院上映的版本,动漫迷们称之为“电影版”。比如去年和今年在我国上映的《大雄的恐龙》和《大雄的奇幻大冒险》就是我们熟知的《机器猫》动画片的电影版。

特别是像《变形金刚》这个曾经卷走了中国50亿元人民币的动画大片,无论是原先的动画片还是去年上映的电影版,都成为业界成功的范例。然而,和《变形金刚》今日的辉煌相比,中国的动画形象则黯然失色,不管是有没有知名度,往往是开发出来,就销声匿迹了,“哪吒”、“黑猫警长”,这些动画形象曾经给中国的青少年甚至几代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但如今它们的经济价值几乎为零。

中国的动画片之所以不能像《变形金刚》这样长盛不衰,是因为内地动漫投资商投机心理太严重。一部动画片往往需要3年才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而有良好的收益需要5年,但一般的投资者不愿意做这种长线投资,他们总以为有了人才,有了创意,拿出作品就要盈利,但市场是需要有品牌的,没有打品牌的概念,中国动漫界只是人来人往,投资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中国动漫产业化仍未形成

虽然国内的动画产业仍显稚嫩,但是“剧场版”《葫芦兄弟》却让制作方煞费苦心。据相关人员介绍,从22年前推出的13集剪纸动画片改成电影,美影厂集结了当年的编剧、导演再次披挂上阵。新的动画片主要是在原来的剧情基础上做减法,把总共130分钟的故事精简到85分钟,使得原来割裂的情节变得更连贯紧凑。

在导演周克勤看来,“《葫芦兄弟》具有独特的中国味道,作为导演追求的是彻底完全的民族性与传奇性,电影版《葫芦兄弟》更是一次美妙的创新,因为2008电影版《葫芦兄弟》故事更精彩、情节更生动、亮点更多、人物更突出、音乐更动听、视听效果更强烈,更具视觉冲击力”。

面对部分观众希望创新的要求,编剧姚忠礼曾解释称,不创新,是因为电视版故事已经非常完整,现在任何改动都势必引发《葫芦兄弟》迷们“谁动了我的经典”的批判,他表示对“经典”改或不改都会遇到挑战,这部电影依然会按照老版的故事架构。

《葫芦兄弟》的上映,可以说是中国动画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标志性事件,但它并不能改变中国动画行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如今中国的动画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产业,在动画制作的投入产出比方面,与像迪斯尼这样运作已经比较成熟的大型动画公司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成本高达30万元,在电视台播出一次却只能卖到100元人民币,而好莱坞仅一部投资4500万美元的《狮子王》,其票房及衍生品的收入就高达7.5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动画还面临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难题,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动画在我国都被视为文化事业,没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商品,更没有产业经济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动画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动画才在计划体制下开始规模化,开始考虑播出的长度和产量,但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

中国动画缺乏原创品牌

福布斯曾公布过“全球十大虚拟人物财富榜”,它们是米老鼠、哈利·波特、皮卡丘等10个虚拟人物,它们每年创造的财富已经超过230亿美元。

目前,英、美、日、韩4国已成世界动漫产业大国,这一产业在英国已占GDP的7.9%,美国动漫产业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日本动漫产业的出口值远高于钢铁。去年全球游戏、动画业及其相关行业衍生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

令人尴尬的是,青少年喜爱的卡通形象却与中国造无缘,史努比、米老鼠、机器猫才是他们的最爱。在这些卡通相关消费中,来自中国内地的作品不足10%,而日美舶来品则超过80%——这意味着大约80%的利润落入了日美卡通厂商手里。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每年就从中国赚取6亿元。

不过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一直积极扶植动画产业,目前在全国推动建立了几十个动画产业基地和多个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并规定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日17时至20时之间禁播境外动画片。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到去年年底,全国有47个省、市少儿频道和3个卡通卫视频道开播,动画节目需求量1年将达到100万分钟,而2006年全年国产动画片产量仅8.5万分钟,可谓缺口巨大。

时至今日,中国动画片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创造的辉煌仍然令人怀念不已。《大闹天宫》几乎与日本《铁臂阿童木》同时获得了国际大奖,《哪吒闹海》等不少动画片都堪称经典。

然而,如今中国卡通产业由于缺乏健全的产业链,动漫公司几乎无利可图。 原因在于,目前,动画公司原创作品的主要发行渠道是电视台,而受到播出平台制约,制作方没有话语权。 于是,动漫制作方寄希望于儿童服装、家居用品、食品、玩具、游戏、图书和DVD等衍生产品,但又遭遇盗版的“杀伐”。

如今电影版的《葫芦兄弟》希望利用曾经的经典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原创品牌,这些身怀绝技的“葫芦娃”能否打破禁锢在中国动漫身上的枷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