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2日 来源:文博会官网
过去我们只有文化事业的观念,历史的发展证明,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如果保护和开发好了,都可能会转化为产业的源泉。而且后期开发越精细,附加值就越高。
19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人在思考,这个国家今后该怎么发展。他们派出了两百个青年人到美国去学习,而且就是到那些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学校、部门、企业去,学他们的创意产业。数年以后,这些人又回到韩国,振兴韩国的创意产业。他们用的是亚洲的美学标准,国际的运作方法,将美学和经济结合。韩国的动漫、电视剧、时尚、整容、餐饮业等,核心就是我们亚洲和东方的文化美学。这个美学中不乏中国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韩国人坚持和借用了东方美学和民族文化传统,把民族文化的视觉传达和精神价值实物化、产品化、标准化、产业化,并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带动了巨额消费,在大众自觉消费中传播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在精神传播和产业增值两层面得到共赢。
如果把创意产业化为三个圈,核心层圈包括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表演艺术;上海的增加值增长幅度在5%~8%之间,第二个圈包括会展、广告为主的商业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网络文化。增长较快,上海达到27%;第三个圈是与之相关的设备业,上海增加值在9%。
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文化创意核心层应着眼于“做好”,保证较高的品质,避免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文化产品平庸和低俗化;而外围层(第二层)要“做强”,相关层(第三层)则应着眼于“做大”,有自己的文化装备业。
从文化资源到创意产业的转化,重要的是创意能力。创意能力,体现在把好的创意变成创意产品上,更体现在产业链的构建上。产业链越长,行业跨度越宽,文化、科技、经济要素融合越深,就越有竞争力。我们应该沿着这个思路发展创意产业,创造具有中国价值观念和产业特点的发展模式。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第一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