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2日 来源:文博会官网
改革开放的前30年是各种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的30年。30年过去了,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发展到“世界工厂”的水平,中国决策者越来越关注“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这不仅关系人们对文化娱乐的天然需求,也关系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输出,是努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表现,是提升中国实体经济的关键步骤。
创意可以让人艺术的生活,创意可以让人感知生活的美好和愉悦。各方对文创产业的重视和投入,在娱乐业的身上体现的最为敏感,娱乐产业将是最快受益的文创产业分支。受多灾多难的2008影响,人们正常的娱乐需求被压抑,对度过平安、顺利、幸福一年的愿望,从未如此强烈,这种愿望会以超于以往的消费能力体现到娱乐业身上。很多娱乐业从业者已经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面对由各种利好消息铺就的敞亮发展前景,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策意味着政府的扶持与重视,这是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房地产、高速公路、信息产业都是先例)……君不见,为何现在港澳影视人员频频与内地影视圈合作,恐怕与“CEPA”中关于双方影视行业开放这一政策不无关系,而“港产片”也不再圄于进口片配额限制,可以更广泛的进入内地市场。
仔细研读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娱乐业的影响可以梳理出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经济扶持力度,期待更好更快发展。
较传统行业,文化创意行业投资风险大,这也就决定了进入这一行业的社会资本规模小。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的话,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无从谈起了。在这方面,我国借鉴了韩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在经济上大力扶植电影、动漫产业。以娱乐业集中的北京市为例,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包括专项贷款、贴息政策等。
第二,建设符合市场经济经济原则的文化产业机制,逐步放开娱乐业准入门槛。
从文化宣传事业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业,娱乐业的市场机制正在逐步深化。而有条件允许外资资本投资演出节目、港澳投资者投资内地经纪、演出业等政策的出台,也都表明了我国娱乐业、市场主体确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
第三,大力培育中国本土价值观的文化娱乐产品。
娱乐要发展,但塑造中国本土价值观、文化观是政策不变的要求。广电总局对国产动画片播出时间的扶持,对“主旋律”电影剧本的资助都显现了政府对塑造娱乐业本土核心价值观的良苦用心。
第四,推进法制化进程,保护原始创新动力。娱乐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版权”为核心利益,虽然我们国家在打击侵权、盗版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文化创意上的侵权、盗版仍时常出现,客观上造成了原始文化创意人员的经济损失,打击了其进行文化再创新的动力。不过,从去年,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启动KTV歌曲收费程序并在多次赢得侵权诉讼标志我国对于版权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法制环境的进一步趋好。
第五,发展农村娱乐消费市场。广大农村居民的娱乐需求也在政策制定者的视野之内。国家财政部、商务部推动“家电下乡”政策在山东、河南、四川等14个省、自治区的实施,其中,电视、手机将成为娱乐业农村消费市场的传播终端,而这一切将得到财政13%的补贴。
综上,不难看出促进娱乐业发展的政策还是较为清晰的。不过,相较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实施更为关键。而娱乐产业又明显具有“多头管理”的特点:电影电视广播由广电局主管、动漫图书由新闻出版署主管、文艺演出由文化部主管,而这些细分行业涉及到税务问题的话,又牵涉到财政部、税务总局,涉及到版权保护的话,又有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这种政策实施结构特点是,配合得当的话,形成合力,能够产生“1+1〉2”的效果。但由于牵扯面广、没有统一领导机构,这个机构又容易形成信息沟通不畅,工作推诿扯皮的现象。
此外,政策的连续性、科学性也是决策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政策的“朝令夕改”能否避免,政策实施细则能否更具可操作性……这都是对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科学、依法执政能力的考验。
而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北京地方出台的政策,可能在边远地区就不适应,因此,根据国家大的产业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娱乐产业政策更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