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

主展场: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 2020年9月上旬     | 详细时间 | 交通路线

English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讨 > 正文

抓住机遇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分享到: 2009年09月23日  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在此种状况下,研究探索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应对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

文化产业和其他门类产业特别是工业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第一,文化产业是需求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出现明显变化,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文化消费支付能力越来越强劲。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文化产业的市场动力不断增强,发展前景日益广阔。

第二,文化产业是低消耗、低污染,最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产业。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既不会对自然资源和稀缺能源造成过度消耗,也基本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或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较小,在资源相对紧张、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愈发凸现。

第三,文化产业是以内容为核心、强调创新创意的产业。创新、创意、求变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文化产业本身会随着新技术的运用、新消费习惯的出现而自发创新求变,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突破和变革,从而派生出一系列新生文化业态,形成文化艺术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传播渠道,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传播力、表现力和影响力。

第四,文化产业是进入门槛低、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产业。文化产业既适合于大规模、现代化、拥有高新技术设备的企业,也能够接纳个体化、小规模、依靠个人创作和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主体,是适宜多种所有制、多种类型企业形态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和谐并存的产业。同时,由于进入门槛较低,文化产业又具有广泛吸纳各类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特点。从最好的艺术大师、演职人员、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专家,到生活于基层的农民艺术家,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从事文化产业。

第五,文化产业是生产可多次复制、反复使用的精神消费品的产业。文化产品的创作成本、核心价值主要在于内容,而文化产品的内容又是可以多次复制的。在复制过程中,文化产品的内容本身不会损耗和衰减,相反,复制得越多,投入的创作成本就被分摊和稀释得越小,产品的回报率就越高。同时,由于文化产品具有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很多优秀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损,反而会随着使用人次的增加实现自身的不断增值。

第六,文化产业是市场风险大、经济回报高的产业。与工业产品的性价比和物理性能可以预测不同,文化产品往往不具有物质层面的量化标准。同时,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具有很强的求新求变、厌倦重复的特点。因此,文化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更加难以预测。但是,文化产品一旦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消费者的追捧,则可能得到很高的经济回报。如2009年春节的贺岁片《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动漫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都获得了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收益。这就足以说明文化产业在高风险的投资过程中,一旦成功就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

第七,文化产业是具有反经济周期、逆势而上特点的产业。在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时期,文化产业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壮大。但在经济下滑的时候,文化产业却并不一定会随之萎缩,反而会展现出异军突起、逆势而上的特点。文化产业的此种特点已为近现代历史所反复证明。比如,上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是美国最动荡、最困难的时期,但迪斯尼、华纳等一批著名文化企业却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受金融危机波及的日本和韩国,其动漫和电视剧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多样性、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消费的支付能力也逐渐提升,对丰富的、多样化、个性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趋迫切和强烈。与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均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使人们高端的、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因此,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满足人们的日趋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目前,我国经济还属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具有高耗能、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特点。此种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加经济的文化内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今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比如,美国文化产业占GDP20%以上,是其国内的第二大产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排在金融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日本仅娱乐业收入就超过其汽车与钢铁收入的总和。我国从2003年起,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6至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的增长势头明显快于一般经济领域。有专家分析,在未来5至10年内,我国的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重要产业。可以预见,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作用,将会越来越为明显。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需要。实践证明,要真正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入国际主流社会,不能只依靠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事业机构的推动,还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打造外向型文化企业,通过它们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外消费习惯,并在境外广泛开展合作。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具有中国优秀文化内涵、适合外国人消费习惯的文化产品,才能借助境外的销售渠道,使我国的文化产品有效、持续、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主流社会。

第四,发展文化产业是应对全球经济下滑的需要。目前,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既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又可以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安抚人心、舒缓情绪、增强信心,缓解甚至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在今年元旦期间,文化消费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喜剧类的文化产品更受消费者喜爱和追捧。据有关统计,小品《不差钱》,海派喜剧《鹿鼎记》,东北喜剧《娱乐B计划之猪肉炖粉条》、电影《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等文化产品深受群众欢迎。这正反映出文化产品在舒缓压力、抚慰情绪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第五,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重要的有效途径。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文化的渗透力、传播力、影响力,带动整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进而对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为防范腐朽文化对我国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也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渠道的增多,使传统的以“堵”为主的管理方式难以完全奏效。因此,需要通过做强做大民族文化企业,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创作生产出更多积极向上、具有中华优秀文化内涵、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此占领文化市场、守住精神家园。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增强,产业规模不断地扩大,传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门类日益齐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文化及文化相关产业就业人员达1200万人,实现增加值接近600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超过5000亿元,占GDP的2.6%。

但是,在看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骨干龙头企业,难以在市场中形成引领和示范效应,难以打造出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二是精品力作和高端产品较少,艺术质量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偏多,经济效益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的情况非常严重。三是文化市场不健全、不完善,行业垄断现象十分普遍,文化产业领域的要素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市场在文化领域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阻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竞争的正常开展。四是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相关人才,从而导致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偏弱。五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策的保障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第一,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国有文化主体,打造骨干文化企业。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把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有效、有序地转制为国有文化企业,培育出一批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为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创造微观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合格的市场主体,文化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评价这次改革成败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把经营性的国有文化单位都有效地转制成文化企业,并组建起运行有序的文化企业集团,这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要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以及对同类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尽快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使其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第二,建立现代的产业创新、示范、孵化基地,真正发挥其产品创作、技术研发、产业化试验和推广的作用。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批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基地,为全社会提供高端的服务平台,提升文化企业创作创新能力和制作加工水平,发挥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基地功能要齐全,要成为包括培训、研发、制作、交易等项目的完整的综合集群,真正改变基地建设低质、重复、过滥的情况。

第三,明确市场主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通过市场体系的完善,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合理竞争、优化资源、提高效益。一要鼓励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如鼓励跨地区组建演艺集团、动漫集团等,通过兼并重组,发挥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真正把企业做强做大,让文化产品能够在更大地区域内自由流动。二要发展全国联网的票务信息系统、文化产品物流配送系统、舞台剧院线等现代技术手段和运营模式,通过整合市场资源建立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体系。三要尽快建立起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版权市场和人才市场。四要鼓励发展中介机构,大力发展经纪人制、代理制、委托制、项目制和制片人制等新型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降低风险、压缩成本,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目标。

第四,要尽快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体系和制度安排。一要尽快研究组建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基金,通过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摊机制,分散投资者风险、提高投资成功率。二要积极探索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探索无形品牌质押贷款、贷款贴息等途径,减轻企业贷款负担,减小银行贷款风险。三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税收优惠的政策,对于国家已出台的优惠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四要改变政府扶持的方式,由原来的事前资助补贴,逐步转为事后的以奖代补;同时,要更多采取政府采购的形式,根据提供产品的数量和取得的社会效果来给予相应的补贴。此外,还应积极研究采取一些刺激文化消费、扩大文化需求的新方式,如对低收入人群或困难地区发放文化消费券,增强其文化消费的支付能力等。

第五,抓紧研究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确立科学的统计标准。只有具有明确的概念和清晰的统计标准,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过不断实践和反复研究,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尽快研究制定出科学的文化产业统计标准和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