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3日 来源:文博会官网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国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应对方案,即“一揽子计划”,包括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和结构性的减税、大范围内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四大方面的内容。作为“一揽子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均已出台,为进一步巩固及提高前一阶段的一系列措施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使整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性运行,国家也正在酝酿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笔者认为,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应该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那么,文化产业为什么以及凭什么能进入呢?下文拟就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初步的分析。
一、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必要性
1.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原则性阐释
为防止我国经济加速下滑,促进就业、推动产业整合与升级,实现2009年保八目标,国务院陆续出台重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今年2月25日,有色金属业和物流业振兴规划获通过,至此,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十大规划全部出齐。第一轮十大产业推出的原则主要在于,它们都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九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到1/3,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金约占我国税收收入的40%,直接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30%。” 甚至“2009中国经济的振兴,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开路先锋——十大产业的振兴。” 政府应对金融危机,要首先顾及最能确保国家产业、金融、社会就业和保障民生的那些具有支柱性、战略性的行业,然后再考虑其他产业,国家启动首轮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明智之举,亦恰逢其时。文化产业作为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产业,远离物质产品的生产,缺乏强劲的刚性需求,因此,文化产业没有进入以保增长为主线的首轮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正确的。
今年四月初,胡锦涛在伦敦出席金融峰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并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同时,在泰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温家宝总理于4月10日亦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形势开始显现出积极的变化,形势发展比预料的要好,但“中国经济还面临很大的困难,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外部需求持续减少,进出口下降,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还会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可见,国际金融危机未来走势仍未乐观,这促使政府推出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可能性在加大。那么,在后续规划中,我们对准入的行业、产业在原则的定位上,要在对比第一轮原则的基础上应该有新的考量、新的调适,即在坚持保增长的同时,可适度兼顾其他具有战略性的产业。虽然房地产业、能源业等的呼声较高,都构成对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潜在竞争,但对于以“保增长为主线、兼顾其他产业为补充”的原则性要求来说,文化产业还是符合后续规划的准入要求的。
2.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与辐射能力
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与国外文化产业大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不但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亚洲也不及日本和韩国。我国文化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对GDP增长拉动率、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及带动就业人数等等量的核心经济指标上,均有待提高和有待重视。
从全国整体来看,文化产业对整个国家经济带动的潜在空间仍然很大。在我国,“2006年文化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1%,拉动GDP增长0.36个百分点”, 而国外一些文化产业大国甚至占到更高的比率,如美国版权产业对于国民经济贡献率就高达11%。2006年,美国全部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当年美国GDP的11.97%,版权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7.30%,而同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4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的1.48%。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的增速远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速,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年增长率都高于17%,高于GDP年增长5至7个百分点,如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6.4个百分点,高出同期第三产业增长速度6.8个百分点。
另外,由于文化产业从产品构思、创作,到生产、销售、后续产品研发,整个体系具有的产业链长、就业面广等特点,其潜在的带动效应是巨大的。例如,文化产业可以与十大重点产业规划的贯彻落实相衔接,服务于十大重点产业规划,并丰富与提升十大重点产业规划,故它对于国家今年保八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目前的统计体系中,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税收贡献少,但应当认识到,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产业统计体系的不完善,而且数据滞后、缺乏科学性,低估了文化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以及对GDP增长拉动率,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因此,并不能简单地从尚待完善的统计数据中得出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中较低的结论,事实上,从真实全面的数据来看,可能会更乐观些。
从部分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来看,文化产业的带动与辐射强大能力更是明显。文化产业正成长为这些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更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当地GDP总量的较大比重,远远高于国家总体水平。广东省在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92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2%,2008年的数据初步预计将达2200亿元,而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3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可谓是金融危机“寒流”中的一股“暖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交出了一份好成绩单,2008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单位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477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从业人员66.4万,同比增长6.6%,占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8%;上缴税金201.1亿元,同比增长19.5%。上海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引人瞩目,其中网络文化产业更是发展惊人,仅盛大网络一家去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就达3.4亿元,同比增长17.1%。浙江省的文化产业也亮点频出,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2.1%,比全市GDP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湖南省的文化产业也在金融危机下取得骄人成绩,去年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出达1090亿元,实现增加值530亿元,占GDP比重达5.1%,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因此,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下突进发展,正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由于这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很大比重,其对国民经济的带动能力更强、辐射能力也更强,如果这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率先发展起来,必将大大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外国政府在刺激经济方案中对文化产业有明确扶持
在国外,尤其是一些文化产业大国,由于其文化产业占国内GDP较大的比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其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各国政府纷纷把刺激国内消费、恢复经济的注意力投向文化产业。如:日本政府于2009年4月初公布15万亿日元的刺激经济新一轮方案,把动漫文化作为振兴经济的武器,将动漫和电玩占出口的比重,由不足2%大幅增加至18%。法国政府于2009年2月初公布了经济振兴方案的具体实施计划,将投资265亿欧元用于上千个项目发展,其中明确拨出1亿欧元的专门款项,用于修复文化遗产及名胜古迹。另外,法国政府在2009年用于文化遗产维护的费用总共将达4亿欧元,而且今后每年的经费都不会少于这个数字。美国政府于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的刺激经济新法案中包括5千万元艺术文化拨款。同时,很多国家包括美国、韩国、日本、欧盟各国等也大力发展宽带网络,推动宽带建设,出台具体措施支持网络产业的发展,以拉动经济。
虽然国外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总体上不算多,但由于其国内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高,体制机制发展相对健全,自身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并不需要政府对文化产业进行太大的支援力度。不过,这些国家在经济刺激方案中却仍把文化产业明确列为专项加以重视和支持。而鉴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存在着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的集聚度不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小、文化单位“软、小、散、滥”等短板,在特殊时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更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而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的文化产业刺激方案,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的经济结构大调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极好机遇期,全球金融危机正是国家对文化产业进行调整和振兴的时机。因此,国家有必要及早制定文化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预案,对文化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有专门的规划。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助推社会转型、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动力
第一轮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主要是集中在第二产业,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目标,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还是偏重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重视还是不够,从整体上看,是不均衡发展,本质上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观。在当前形势下,社会转型、国民经济结构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很有可能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去重新审视我们当下的经济结构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而整体经济结构出现偏差,以第一产业去调适的话,效果明显有限;以第二产业去进行调适,会加剧强者愈强的效应,也会进一步加大整体结构的偏差。既然如此,在具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寻求文化产业的深度介入来进行调适整体经济结构是有效途径之一。而且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也深深地体现着“四位一体”的深刻内涵。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助推社会转型、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动力。
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仅代表着国家物质经济的发达、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同时也代表着国民的精神富有。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固然值得国人骄傲,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提到: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但中国文化竞争力仅居世界第24位。可见,在新时代下“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我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丰厚文化资源不相适应。” 而发达的文化产业,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开辟新空间、带来新增长点的同时,也会给国民带来文化上的极大自信。
从政治建设上看,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稳定、国家民族文化安全以及舆论安全有重大意义,在巩固国家执政安全的同时,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模式”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是具有勃勃生机和超凡魅力的。
从社会建设上看,改善民生是重点所在。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不仅在发达地区亟需发展,以带动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欠发达地区更要注重文化创意产业”, 这也有助于从整体上缩小地区之间差异,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均衡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一环,很多国家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发展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例如日本韩国就分别在1995年、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而最近,法国政府在公布的刺激经济计划中,还不忘致力于文化产业的恢复与发展,法国“政府在刺激经济计划中列入文化项目,最终是‘为了国家的前途而投资’”。 一定程度而言,它是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属性,已不仅仅是具有单纯的经济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提高到“四位一体”的国家战略高度,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强调它的经济属性,而忽视了它本该作为战略属性所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提高文化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是应该的而且是紧迫的。
5.文化产业是引领国民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强大动力
从一定程度上看,发达文化产业国家的过去,就是如今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大多经历了社会变革的阵痛,通过各方面条件政策的支持,才能成长为引领国民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强大动力。虽然各国之间微观上的具体国情不同,不能理想化地进行简单类比,但是从宏观上的社会经济背景上看,如今的中国与过去的发达文化产业国家还是有某些共同点的,比如处于社会转型期、产业结构面临大调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一定基础等。目前,我国文化消费市场正处在高速增长期,文化需求潜力巨大,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文化产业调整和振兴。因此,借鉴部分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在经历历次金融危机中当时的做法,可为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虽然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也给美国文化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针对大批的文化工作人员失去工作、一些文化活动由于没有资金开始衰退的情况,美国政府在大力恢复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文化艺术相关行业的政策,例如联邦戏剧计划、联邦音乐计划、联邦艺术计划、联邦作家计划和历史调查记录计划等。这些举措对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崛起。随后,美国在经济走向平稳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动作的产业结构调整,着手于文化产业的框架性布局,最终使得美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以在 GDP 中占据25%的突出比重,成为仅次于军工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使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
日本:日本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国内文化发展氛围在90年代已成气候。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为摆脱困境,日本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国民经济增长的重点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文化产业,把“文化立国”战略落实成具体的方针政策。如今,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其文化产业总规模仅次于美国。
韩国:韩国文化产业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虽受到不小的打击,但如电影业等个别产业却得到发展。韩国电影产业是韩国经济增长最强劲的产业,其成功与亚洲金融危机有密切关系。金融危机前,投资少、制作粗糙的韩国电影在本国电影市场的占有份额不到20%。金融危机后,韩国电影却由于产业结构变化、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迅速崛起。此外,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1999-2001年,政府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等方案,这些举措都从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上各国的文化产业在其整体经济结构中都占有较大比重,且在后工业化时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它们的发展路径中,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经验:若具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如工业化推进到一定程度、社会步入文化消费需求大幅攀升阶段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引领国民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强大动力。
二、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可行性
由上文可知,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必要的且深具现实意义。那么,此举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呢?下文将从国家下一步规划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等方面作初步的分析。
1.国家对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高度重视
从国家发改委的表态上看,今年2月27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指出:“我们已经制订好的十大规划,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来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充实、修正,所以说宏观调控就是要不断地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进行调整,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包括十大领域和十大领域之外。”而从国家财政部的表态上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3月底表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就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做出预案。同时他也指出,政府将看二季度经济指标的“脸色”决定是否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如果4万亿投资拉动效应在一季度之后仍得不到明显体现,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低于预期,政府很可能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扩张政策将大幅加码。因此,国家对十大领域之外制定规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会随时根据其他产业的必要性做出新的战略调整,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有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会。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中国“弹药”充足,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方案。另外,今年4月11日,在泰国帕塔亚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强调,“我们现在很多事情还在继续做……我们的任务是要密切跟踪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抓紧落实一揽子计划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越早,越有利,越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是在依据世界变化,而制定新的应对方案……我不是轻易讲的,而是要做的,而且已经做的。就是我们宁可把困难估计的重一些,把时间估计的长一些,因而把工作准备的充分一些,必须把规划制定在前面。”同时,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这个规划……我们将以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环境生态保护为主,重点来改善人民的生活,通过改善人民生活,为扩大内需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我们下一步规划的指导思想。”温总理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了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准备上是非常充分的,“预则立,不预则废”,政府的未雨绸缪,作为刺激经济新增长点的文化产业理应隐含其中。
2.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从长线背景来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3月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再到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到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可见,国家领导人从“文化建设”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再到进一步明确“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认识,是一个从“宏观关注”逐步过渡到“微观重视”的过程,表明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到国家领导层决策的层面。
从短线背景来看,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良好表现以及发展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不仅在学界引起一股研究热,也引起了引起国家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今年2月中和3月底,温家宝总理先后在天津和湖北考察两地的动漫游戏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生产出更多拥有自主产权的动画片和电脑游戏,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并表示“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这番表态是非同寻常的,同时也肯定了文化产业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重要作用,以及期待文化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保八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当然,这也赋予了文化产业自身大发展、大繁荣新的前进动力。因此,文化产业进入后续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已。
结语
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出台实施的首个季度之后,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喜忧参半,是否需要实施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有待更多的观察,也需要更准确的判断和更长远的预见。基于此,文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否还值得做呢?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在我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是最为值得重视的方面之一,无论目前经济形势有无回暖或复苏迹象,处于战略机遇期的文化产业在国家全局视野中都应当有其席位。从另一角度看,即使目前经济形势有回暖或复苏的迹象,但为了稳定预期,还是有必要加一把火,争取把文化产业列入后续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当中,以巩固当前效果、防范未然。在实施的条件上,要看总体经济形势如何进一步发展,笔者建议国家应力求把文化产业放在靠前的位置优先考虑,力推其进入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在国家制定文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可从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基金以确保文化产业资金支持;二、加快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助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三、建立“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化产业地域布局,带动中西部发展;四、推行“国民文化消费计划”,拉动国内文化市场消费;五、持续助推中国文化产业海外项目,开启我国文化产业国际时代等等。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开场的两句诗,彰显出中国对克服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而怀有无限的信心。那么,在当前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均成立的前提下,只要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判断准确、目光长远、决策有力,我国文化产业的“春天”指日可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