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

主展场: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 2020年9月上旬     | 详细时间 | 交通路线

English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讨 > 正文

张昌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分享到: 2009年09月23日  来源:文博会官网 

文化产业具有反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不少地方经济增长放缓,但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被人们誉为是经济寒流中的“报春花”。 2008年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增长了19%、20%、22%,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湖南省势头更猛,连续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5.4%,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15个百分点。今年在其他许多消费下降情况下,文化消费却一枝独秀。1至3月份,全国文化消费平均增幅17%,尤其是电影、图书和舞台剧,营业收入增长都在20%以上。实际上,正在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不少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并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而且文化产业还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特点,十分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的思想认识还远不到位,尚未真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远不完善,一些优惠政策要么过于原则、难以操作,要么条块对接不够、难以落实;文化产业发育还远不成熟,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原创性和产品深度开发不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还远未消除,政府职能转变不够,企业改制不彻底;专业人才匮乏日趋严重,文化产业人才总量少、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文化消费需求,应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发展机遇,尽快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全球大萧条。可就在经济最糟糕的时候,电影产业却得到了极大发展,美国的迪斯尼、华纳和百老汇等一大批著名文化品牌应运而生。现在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每年在700亿美元以上,文化产业占据其出口首位,超过了它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美国人靠“一杯水(可口可乐)、一个面包(麦当劳)、一只小老鼠(米奇老鼠)”赚了全世界人的钱,靠的就是文化。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日本的动漫产业、电子游戏业,韩国的影视剧业、网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现在日本的文化产业总值超过电子和汽车产业之和,出口到美国的动漫产业总值超过钢铁总值。韩国成功地进行了文化产业的嫁接和产业转移,取得了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世界第五大知识产权国的美誉。为此,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具有反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换观念,高度重视,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把文化产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尽快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其实施意见,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早作准备,积极研究制定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尽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解决融资瓶颈问题。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期,需要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持,要完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出口、土地、市场准入、工商管理、知识产权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当前,需要突出解决的是财政投入少和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应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并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 二是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通过“银企联合”和“银文联合”,解决文化企业可供抵押的实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建立贷款贴息工作机制,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或项目,从政府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银行贷款贴息支持。选择重点文化企业进行上市培训,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包括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三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现在有很多大型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都纷纷表达对文化产业投资的意向,但并不完全了解文化产业的相关态势。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浙江省约有一万亿元民间资金正寻找投资项目,有许多企业希望投资文化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四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动漫创作提供的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延伸到文艺演出、影视剧制作等领域。对于国家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

三,大力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加强研发和原始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在演艺、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节目制作等领域发挥龙头作用,使其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尽快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若干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综合性文化集团;并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包括民营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出具有国家水准、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努力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中国特色的“百老汇”、“好莱坞”和“迪斯尼”等知名文化企业和品牌。二是建立现代的产业创新、示范、孵化基地,真正发挥其产品创作、技术研发、产业化试验和推广的作用。比如,建立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剧等创作、研发和制作基地。以此为全社会提供高端的服务平台,提升创作创新能力和制作加工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更多拥有原创性的动画片和电脑游戏等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突破文化产业的“纽扣现象”。三是努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特别是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推动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衍生产品。同时,扶持建立一批示范性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四是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扶持引导中小文化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办出特色,打出品牌,如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的“9剧场”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与中小文化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四,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

一是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制,特别要推进出版、发行、影视制作、非公益性报刊和文艺院团的改制步伐。转制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二是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要突破长期以来文化管理中条块分割的局面,根据产业性质、相关产业联动等特性,借鉴国际管理经验构建大文化管理模式,从“办文化”转到“管文化”上来。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多头管理的局面,在目前成立国家文化产业局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先成立国务院文化产业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同时,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期内,应取消一批审批项目,并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逐步推行核准制和登记备案制。三是加大文化市场的开放性和文化产业的竞争性,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进来,以有效的市场竞争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本着“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放宽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准入政策。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投资经营文化设施,兴办国家倡导的文化事业或兴建公共文化设施;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改组,以控股、参股、合作、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发行、放映、演艺、娱乐、经营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兴办文化艺术类非企业机构,如文化艺术中介机构、艺术品收藏馆(室)等。

五,努力开拓文化消费市场,着力扩大文化内需,积极推进文化产品“走出去”。

当前,要把扩大文化内需的重点放在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上。积极顺应在当前形势下人们休闲时间增多、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需要,加快培育壮大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从而带动文化内需的增长。从过去的经验看,实施重大工程带动战略,往往有助于短期内拉动文化内需。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七”升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活动对中国的文化产业是一次重大提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国庆60周年、世博会,以及其它重大事件,推出一大批具有民族和时代特色以及世界水平的文化精品。同时,大力推进惠民性文化活动,通过“电影周”、“文化周”、“文化行”、“文化节”、“文化年”等多种形式,倡导和促进影视消费、图书消费、旅游消费等,使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加快成长。对于低收入者和困难地区,可以考虑以发放文化消费券的方式,提高其支付能力,扩大文化消费。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为国内文化企业到海外参与兼并、收购、合作等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要打造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中华文化产品“走出去”。要把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结合起来,把政府推动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通过政策保障、项目资助,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收购、兼并境外企业或资产,把创作生产基地放到境外,直接按当地消费方式和习惯“量身定做”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产品;并利用境外销售网络和传输渠道,使更多的中国文化产品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关部门要制定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外汇额度、出口信贷、信用担保、出国手续、通关服务、企业海外投资等方面为文化企业提供便利。

六,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要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步伐,可在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创意、经营等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要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逐步完善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引导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动漫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文化产业职业培训机构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要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同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新路径,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七,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和服务。

一是健全文化产业统计体系。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的内涵界定和分类标准,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以解决当前各地文化产业统计内涵不一样、统计指标不可比、统计数据不可信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研究和跟踪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问题。二是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要研究制定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形成贯穿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文化企业申请、注册相关权利,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国务院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