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4日 来源:文博会官网
当下全国呈现一窝蜂办“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 各大中小城市见到北京798成功,北京宋庄壮大,上海莫干山轰动,就纷纷到宋庄取经,纷纷上马 “艺术产业园”。究竟如何办“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呢?
“艺术产业园”的问题
一窝蜂现象,究其原因有十一:一、是各地没有很好迎合“创新型国家战略”;二、全球一体化后,对文化软实力认识的提高,中国各个省各个市都提出做文化强省文化强市;三、列举美、日、韩的文化产业如何超越发展,其动漫产业如何升级为国家支柱产业;四、既能体现政绩又有面子又能创收;五、意识到要增强本地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城市再造、升级发展,发展文化艺术又能反哺当地的经济产业;六、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丰富国人文艺生活;七、还能成为旅游点,拉动地区发展;八、促进国人“自主创新能力”;九、当下艺术市场正是火热期,特别是出现艺术“天价”现象;十、离美术院校近,“近水楼台先得月”,适宜办“艺术产业园”或“创意文化区”;十一、由统筹统配的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各地城市普遍弃置很多旧厂房、车间、仓库,正好变废为宝,一家便宜两家划算,能增加产业发展的项目,何乐而不为?总的来说好像百利而无一害,于是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赶798超宋庄,蔚然成风,各地毫不示弱。
从现象看一窝蜂,是各地没有开发理念,是头脑发热,没有从自身条件出发,其本质只是圈地,这还不止,“艺术产业园”很多只是政策配套,政绩工程,等待着拨款呢?况且国人干事情喜欢一窝蜂,见到什么好做就做什么,没有很好的开发理念,或开发理念未成熟即刻上马,那些开发区根本没有想到出路,就开了再等“发”,这是乌托邦的想法。
如何认识一窝蜂现象呢?这是过于认知过往的成功经验,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没有找出成功的规律来,然后再按规律办事。其实学习先进,首要是弄清楚他们的理念,这是理念欠缺这个大环境造成了“艺术产业园”一窝蜂现象。
当下提出的“创新型国家战略”及十七大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很多职能部门未能很好理解这两个战略的魂魄,未能对这两个战略进行画龙点睛,也即是说上面想的好好,但下面没有办好。现在全国一窝蜂办“艺术产业园”,就是对创新文化的本质未能理解。让我们先分析“艺术产业园”形成的原因。
分析“艺术产业园”
北京“798艺术区”的成功是因为那里的租金便宜,那里的建筑也因艺术家的进入赋予了新的内涵,艺术区乘黄金旅游业的兴旺而兴起,很多鬼佬去,以至越来越多的游客至,人气足,能卖画,加上北京的文化气氛,使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进驻,从而形成了今天兴旺的局面。宋庄有圆明园的班底,有人气,然后才是当地政府介入扶持,火越烧越旺。
广州的岭南水乡小洲村现在已是一个发展得如火如荼的艺术村,小洲村为什么形成艺术村呢?是小洲村邻近大学城,离市区近,村里租金很便宜,吸引艺术家,艺术家在一起有碰撞,有交流,形成人气,很多人才蜂拥而至,并慢慢形成一个郊区旅游点。小洲在进入大众视野前已有很多艺术家在那里扎堆,是有了艺术后他才出名,他的成功是那里的两百多艺术家业已成了他的符号,他的代言。
三个艺术产业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建筑有特色,也不是因为那里有市场需求,更不是那里的艺术家有长远眼光,而是民间自发形成。艺术区是先有人气,租金便宜,艺术家成了那区的代言人,然后形成集市式的艺术区,形成旅游点,并有卖画的出路。那里还是艺术家追求我行我素,无拘无束,自然天成,山野田园的生活的地方。反观现在的“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多由政府出面,捧星宿名角进场拉大旗,吸艺术家进场,再营造气氛,希冀变成政绩工程,或商家出打出旗号,招商亦招艺术家。对于已成气候的艺术区,政府往往是见到有气候,才加入进去,定下规矩,加高门槛,反而是不好玩了,这些都根本不是从本质出发。
究其源由,首先,文化的作用极大,已是共识,无须赘言,在这个神州大地每个角落都逃脱不了市场经济冲击的环境下,“艺术产业园”能不讲市场经济吗?即便为了政绩,能长期为产业区输血吗?能不去想出路吗?所谓出路,即是市场空间,有没有想好产供销一条龙的生态链,大白话说,画家来你这能卖画吗?设计师能卖图纸吗?好,“艺术产业园”环境非常好,风光如画,建筑价值好过故宫,但即便去故宫画画,搞出来的油、版、雕谁买,能卖吗?这是需求问题,不可能全民画画搞设计吧,想一想,艺术作品太泛滥成灾,他的价值会高吗?所以艺术区重中之重是需求问题,是出路问题,这个出路、销路,出处是最大的造血,是引擎,这点最重要,而且能否发展,就遇到能否造人气,造势、造市,这是一个定位,包装,整合营销问题了。
“艺术产业园”的立项还需要理清和美术院校的关系。很多“艺术产业园”以为离大牌美术院校近是优势条件,就在附近开设“艺术产业园”,吸引美院教师,便宜租金提供给他们,希冀他们起到样板示范作用,这大抵上是不成立的,如西部重庆的“黄角坪艺术区”,四川美院艺术家唱低调。这样的所谓“艺术产业园” 优势立项条件问题有三,首先这是对“艺术产业园”的认识不足,产业园是艺术家自然聚拢而成的,艺术家也需要无拘无束的自然环境,政府和商家插手进来往往坏事,因为插手,就定下了条条框框,讲究规模化,讲究经济和政绩效益了,既然投入就会讲究产出,想到收益,这样就把门槛提高,把很多艺术家拒之门外,这样对自然形成的艺术社区往往会弄巧成拙。
第二,艺术家为什么要扎堆艺术园呢?是因为这些艺术家大部分是无门无派的野生动物,缺一块招牌,聚拢在一起是为了有交流,有平台,有交流就有信息,就有促进,艺术家很在乎交流,这样就慢慢形成一块有力量的招牌,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而美术院校教师不屑于这一块,他们的“美院”招牌已根深蒂固,虽无直接效益,但无形的资产很高,足以能影响到他们作品的价值,所以美院教师对于各种“艺术产业园”来说只是充当其不公开的工场,他们的“蛋”还是下在美院,所以如果以美院教师为艺术园的主打吸引,不能促进艺术园的人气,不能作为发展“艺术产业园”的优势条件。
“艺术产业园”与“创意文化区”不同
设立“创意文化区”和设立“艺术产业园”不同,其涉及很多层面,是创意产业如何在服务业、重工业、轻工业、纺织业。。。。。。等等的体现,有无穷的空间,举例说,创意产业从MBA看到,明星韦德脸上贴的止血帖是美国国旗图案,创意产业用上去了;还有香港商场用DVD和避孕套棞绑销售,这就是创意产业。当下,中国珠三角区和长三角区很多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处于产业“U”型曲线的低端,需要“自主创新”,所以有很大的创意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的很多创意没有资金去生产,去实施。这两者的矛盾,这两者的桥梁,正适合“创意产业园”去搭建。
由此看来,“创意产业园”于全国各省、市、县确实需要到处设立,但要明确“艺术产业园”与“创意文化区”的不同,“创意文化区”是主攻设计、广告、服装、电影、文学、音乐等等,这些对经济产业的拉动,对城市的运营,对城市的空间都起直接拉动效用。概而论之,“创意文化区”确实需要在全国各城市立项,需要雨后春笋般成立,但问题是怎么立。
“创意文化区”的立项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撬起“创意文化区”板块,并采创意文化区的精髓反哺当地的建设,极大地提升当地整个城市运营,乃至整个区域板块的再造、升级,更好地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制造,更好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
先来分析“创意文化区”于宏观背景下的形态:
“艺术产业园”、“创意文化区”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系
“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的立项需要联系“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到了可持续科学发展,其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需要进行产业的再造、升级,需要自主创新,所以06年就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由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具体实施是先规划,规划完再到计划,再把计划落实下去,并把计划物化,变成可以计算考核职能部门的标准。但很好的战略,如何把执行落实,出现了一些偏离的现象,就是全国“艺术产业园”一窝蜂现象。所以要探究“艺术产业园”、“创意文化区”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系。
其一,探究“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的本质,改革开放以来,早期富起来的不是高端的文化人,而是那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低头向钱看,抬头向前钱看”的人,并且很多是地域性原因和历史原因富起来,由于地域原因富起来者,或洗脚上田者,靠胆大,灵活,钻空子,靠运气发展起来,富了不去投入,缺乏一种长远的,理性的,规律的发展,现在叫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要扭转局面,倡导知识文化的价值,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也就是大力发展创意文化。
其二、可持续发展指未来是可以预计的,理性的,按规律发展的,这个理性的规律的发展就要探究市场经济的本质原因,本质是欧美的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都是一种走向理性,规律的社会,那么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理性和规律发展就是国家整体的提升,而国家整体的提升就要全民知识提高,使国人知识文化越高收入越高,这需要创新文化来促进产业的再造、升级,这也就需要全国大力倡导发展“创意文化区”,这是背景。
其三、社会投资渠道有限,股票、基金,房产,这些变幻大,风险高,无法相当于一种职业,一项事业,带赌博性质,未能有效促进国人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创意文化产业,需要产业创新,需要国人文化水平的提升,故提出“创新型国家战略”,是带有社会学针对性,更有社会作用,社会意义,故应大力发展“创意文化区”。
其四、“创新型国家战略”是提升全民进步,提升全民的素质,这需要文艺来提升,文艺比较直观,而且全民的和谐进步将使文艺的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两者互为促进。
其五、国家走入全球化,世界格局在改变,带来国家的竞争,区域经济的竞争,国家的竞争是区域的竞争,区域一体化下各城市群需要差异竞合,强强联手,以加强整体实力来加入全球竞合,如此全球化浪潮下,世界500强的进入,各种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加强,市场更多需要技能型的人才,这就需要发展创新型产业了,这就是要发展“创新型国家战略”了,也就需要发展“创意文化区”了。
但纵览全国各地的“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可以说未能很好地理解何为“创意文化区”,为什么办“创意文化区”,如何办“创意文化区”。
“艺术产业园”、“创意文化区”立项理念
立项“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应当有思想家的头脑,战略家的眼光,城市运营商的知识,这样跨学科,宏观把握,切入当前,兼容并蓄,触类旁及,定能在总体上运筹帷幄。可以说,“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的设立,并不只是艺术的问题,不应局限于艺术家、批评家、艺术理论家来办,更不只是建筑、传播,广告、设计的问题,不是这些专家力所能及。“创意文化区”的设立,应当由战略家,思想家来办,应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城市运营的问题,并且三者是互为联系,互为促进,并综合体现在“创意文化区”的立项上,换言之,“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的立项是三者的一个引爆点,一个引擎。
那么,这个“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就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发展的“发粉”、“药引”,使产生文化威力。也即是说,用市场经济促进文化,再用文化反哺市场,促进板块的升级换代。文化产业区一定要和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没有市场经济的辅助,文化的传播是有限的,这是市场经济的武器。现今,中国神州大地没有那一个地方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包括身处象牙塔尖的教授、博导,如果不考虑市场经济,“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将是无源之水。所以首要考虑“艺术产业园”的艺术家的出路,也是“创意文化区”出路,这是造血功能,园区及艺术家没有出路,就会变死区,变成劳民伤财,商家唉声叹气,怨声载道,政府互相推诿,文过饰非。
怎样和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文化产业区、城市、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公离不开婆,婆离不开公”,“秤离不开铊,铊离不开秤”,需要一种系统思维,需要对产业区所在区域、地域及城市的风土人文、经济命脉,产业布局,文化形态,空间形态作一番调研,然后对“创意文化区”(或“艺术产业园”)进行市场化的定位,文化延伸,消费取向,品牌塑造,无形资产提升,综合起来叫理念设计,设计出艺术区的神韵,自能“千山洞开,拓野千里”。
最后,高屋建瓴,纵横开阖,由宏入微,由国外到国内,把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势,找出自身的优势特色,也就是找准文化创意产业的神韵,从而全新定位,找准对接点,占据制高点,内引外联,要素梳理整合,虚实结合,搭建起运作平台,以创意文化区为突破点和引爆点,上升为城市整合营销,区域经济竞合,建设创新型社会,并吸引投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艺术产业园”、“创意文化区”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的立项需要结合区域关系。当下我国主要三大区域经济,分别是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如三驾马车拉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
以珠三角区域为例,其中珠三角区域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群,更进一步有广州香港一体化,广佛都市圈,而广州在区域里的定位是以“生产性服务业”立市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在珠三角区域广佛内的佛山则是工业制造城市。广佛在同城化中可以错位发展,佛山做强做大制造业,那么广州就要更加做强做大配套之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所以整个珠三角区域是一个有机组成的系统,而不是诸侯割据,所以区域内产业的分工,包括“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的立项,都离不开区域经济这个有机整体。
举个案来说,在珠三角区域的大环境,在文化竞合下,广州是文化古城,是高端创意中心,聚合珠三角的艺术人才,设立“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是成立的,广东政府已规划在珠江南岸着重打造,而如果在“广佛都市圈”内,又是近在广州咫尺内,又是工业制造城的佛山大规模打造“艺术产业园”,未免同城竞争,浪费资源,但如果立项工业设计作坊片区就是地利,加上政府对佛山制造业公司的引导,牵来客户,使到各种小设计作坊有业务,有出路,也就是有钱,有造血,有产供销一条链,这是人和,这才是明智的,这还是说到区域经济决定出路,而且各制造企业也面临去贴牌,自主创新问题,而且企业虽然养不起高端设计人才,但消费得起,各种设计作坊运作成本低,可以对企业贴身服务,而且此举还可以迎合广东省的产业升级换代的时势要求。当然,这又面临偌大的佛山如何空间布局工业设计片区问题,及如何辐射周边城市的问题。概而论之,“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的立项由区域经济制约。
回过头来看,环渤海区域内的北京是中心城市,城市定位是:“国家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城市,宜居城市”,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上海,其城市定位是“辐射长三角的开放性生产力服务中心,服务上海公共活动中心,将重点发展商务、金融、会展、都市旅游、体育休闲、文化娱乐、创新创意等行业。”珠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是广州,其城市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在三大区域中心城市搞“艺术产业园”有历史老人留下的资源,也是三大区域的要求。现在甚嚣尘上的中国第四区域是成渝,成渝区域的艺术重镇是重庆,重庆的“坦克库艺术区”是比较好的;放眼全国来看,环渤海区内的北京798,宋庄于全国当中最成功;长三角区域的“新天地”很有成绩;杭州不亏为艺术才子汇聚之区,最近成立的“西溪创意产业园”有很大动作;南京也有很大动作,“红山创意工厂”很大型;珠三角区域内的香港“牛棚艺术村”很知名;广州的“小洲艺术村”很成功;西南区域中心城市昆明的“创库艺术区”比较有名;概括来看,这些大型的比较成功的艺术区的共同点是跟区域经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都处于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并是引领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并且历史上都是文化名城,得出在区域中心城市设立“艺术产业园”就行了,现在珠三角区的东莞、顺德要设立“艺术产业园”就跟风了,因为他是非区域中心城市,适宜改成“创意文化区”。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当下,各城市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张扬优势,从而差异竞合,错位经营,优势整合,把别人的优势变成自己的优势,再也不能搞过去的诸侯割据了,在这个区域经济的思路下,“艺术产业园”或“创意文化区”的立项同样道理。即便“创意文化区”需要到处立项,也要找准当地的文化命脉,性格特性,进行个性化的差异性的理念定位,进行内涵延伸式的发展,再也不能像过往那样粗线条式的发展。老古人说的好:“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艺术产业园”、“创意文化区”与城市运营的关系
“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的立项需要结合城市群的坐标。这不是艺术问题,也不只是建筑学和美学问题,这是城运营,建设创意型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问题。这里从城市运营的层面谈。首先要理清艺术或文化区所处城市运营问题,城市的定位及和周边城市的竞合关系,还要清楚整个城市形态,一是产业形态,二是文化形态,三是空间形态,知道城市的形态之后,再找出城市发展的产业引擎,和产业布局。
为什么要探究城市这么多,因为“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是整个城市文化形态下的点,不弄清整个城市的形态走势,怎能为“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进行文化定位呢?而“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可不可以迎合整个中国所倡导的产业转型呢?可不可以引进产业呢?引进产业又为什么不探究整个城市的产业形态呢?所以说,城市运营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专业人士发现的园林绿化,建筑美学,这些只是空间形态。
我以为,“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的立项要成为拉动城市的产业发展,促进整个城市运营,升值整个城市的点,做到塑造城市,推广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如果不能升值,投入这么多钱干什么,一块地值多少钱啊!根据经济规律,一个投资一年能产生百分之二十的收益,能解决多少人的生计啊!要以人为本啊!况且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空间是密不可分,是千丝万缕的整体,有资源要充分燃烧!
运营一座城市,首先要确立(明白)它的经济形态,并充分地整合各种资源,特别是无形的文化资源。经济形态链接文化这个几千年或时代特征所赋予的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从而使经济形态产生更大的爆发力,更进一步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特别是支柱式产业的升级,这些都需要在“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在建筑和规划前定调。
在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这个基础上,然后再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并在用地上有预留发展管道,如广州市规划在珠江南岸着重打造“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这是城市的空间布局。
在经过经济专家的产业打造,再根据产业的规划,文化的规划,空间规划,并用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视野,根据一个区域风土人文、经济命脉,地域人文的性格把握,找出魂魄式的理念来,才轮到建筑师和美学家进场来进行美学规划、建筑群设计。如果没魂魄没理念的把握进行设计,等于行尸走肉。否则产业形态一变,就不是可持续了,就是造子孙孽了。
“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怎么立项,解决这个问题,于城市运营的思路是:
其一、要宏观看这个“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从宏观聚焦到这个项目,世事是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地域上的风土人文;还要发展的眼光看,五年、十年、十五年之后,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还要联系着看,联系经济层面,联系老百姓层面,联系官员层面,要三方面都满意!艺术文化无疑重要,但不联系经济我以为太片面,没有经济的拉动,这个“创意文化区”将会是死水,枯木。
其二、关键看此事要动态的眼光看,动者易也,易者天地之道,“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如何动,要有活水来啊!水为财,得讲经济啊!这是造血,这是引擎啊!文化影响力,投入产出怎么算?搞动漫,也要定好是不是主打。由战略者和思想者定好位,策划好产业,对项目进行文化定调、定位、定主题、再对产业定调、定位、定主题、并且理清文化和经济关系,最后找出一个理念来,然后是建筑师和艺术传播进场,进行整合营销、包装推广,吸引投资。
其三、“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怎么建,怎么规划,如何顺应一个城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升华城市的文化定位,升级城市的空间布局,成为板块经济的一个促进,甚至成为区域文化形态的一个升级换代的支点,乃至于对区域的整个发展有所推动。远望的是,“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如何成为全中国“创意文化区”的报春鸟,达到“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一个试验点,当然,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就更妙(很多区位于城市近郊的农村)。
“创意文化区”的文化如何产业化
“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立项后,其里面的资源如何产业化,举例说明,云南丽江通过古建筑文化,古乐文化,纳西文化,东巴文化,茶马古道,四方古街在内的古城文化,作为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丽江成一个文化产业化的休闲胜地,也即是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从旅客口袋中掏钱,再借势旅游这个黄金产业,丽江就出来了,这就是丽江有形文化的产业化。
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在虚的层面,丽江并用自身独有的人文资源和整合了区域上的风土人文,包括清风朗月,雪山流水,民俗风情,历史厚积,打造了吕丽萍的《丽水金沙》,张艺谋的《印象丽江》,这些都是无形寓托于有形的文化产业化。
这个有形无形文化产业还可以搞体验旅游,七星级酒店,房地产,直接拉动整个云南省乃至中国西部的发展。
同理,“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也是这样打造,使之既是一个产业,游客来看戏,买门票,体验旅游,又能软文化营销,真正达到整合所有的资源发展文艺,营销城市,运营城市,拉动区域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