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

主展场: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 2020年9月上旬     | 详细时间 | 交通路线

English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讨 > 正文

创意出版产业背景下编辑素质的几个转型

分享到: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文博会官网 

所谓创意出版是指出版人凭借个人知识、智慧和创意,对出版活动或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通过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赢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创意出版的核心是创意,没有创意,出版就失去了灵魂,创意只有运用于出版,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力量。

“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是1998年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提出的,近年来被引入到我国,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一致推崇。观各国对创意产业的阐述和分类,出版业均毫无疑问的名列其中,这说明出版业是名副其实的创意产业。所谓创意出版是指出版人凭借个人知识、智慧和创意,对出版活动或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通过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赢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创意出版的核心是创意,没有创意,出版就失去了灵魂,创意只有运用于出版,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力量。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出版的兴起,出版社要“创意出版”,就需要建设高素质出版从业人员队伍的发展,特别是需要编辑人员素质的转型与提高。这里所说的编辑素质转型是指其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的转变,由不适应创意出版转向适应创意出版,开创编辑工作的新局面。具体说来,转型是素质上的更新和变化。在发展创意出版产业背景下,编辑素质转型已成为编辑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思想观念的转型

首先,认识观念的转型。出版活动中的认识观念包括对出版活动、出版单位、出版物等性质的认识。传统观点片面认为出版活动属于文化活动,是意识形态的阵地。现代出版观点认为:①出版活动及其过程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片面强调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就会形成出版活动远离社会、远离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落败。所以,不能把社会效益作为衡量出版活动的唯一尺度。②出版单位就是企业。出版活动的价值就在于创造经济价值或社会效益的多少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③出版物就是商品。从商品属性看,出版物作为商品,凝结了劳动者的智慧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交换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出版物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商品生产的性质界定出版活动中认识观念的转型,是编辑思想观念转型的重中之重,是做好新时期编辑工作的重要条件。

第二,思想意识的转型。编辑的思想意识主要体现在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出版物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其价值是作者智慧和编辑智慧的总和,其使用价值是它的物质性以及社会性。由此出发,编辑人员对其生产的产品,必须注意质量,增强质量意识,并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流通渠道。编辑人员要以保障质量为前提,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遵循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存优淘劣的原则,增强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面对网络出版的发展,传统环境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针对网络条件下著作权易被侵权的状况,编辑必须熟悉相应的法规制度,保障作者、出版社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要避免因为版权意识的缺乏而对别人造成侵权。

第三,思维模式的转型。思维模式是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编辑思维模式转型要求有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能力,有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思考新的问题的能力,有判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不断发生变化的能力。所以,从提高编辑能力的意义上说,编辑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精神文化的传播者,是文化传播的岗哨。思维模式转型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为新知识寻找新的天地,为科研成果寻找新的应用领域,为新的学术动态提供新的阵地。这就要求编辑培养工作的主动性,在工作中去发现、去创造;要求编辑在选稿、组稿和出版过程中必须以价值评价和选择为依据;要求编辑对新课题要有敏感性,对新学科、新成果、新观念、新体系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创造性为尺度评价和接受它们;要求编辑在思维尺度上,具备严密性、准确性、逻辑性和规律性。

二、知识结构的转型

首先,从封闭型知识结构向开放型知识结构转变。目前,我国大多数编辑的知识结构基本上还属于封闭型结构。所谓封闭型结构,即是知识内容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结构。一般编辑的主要知识基本上局限于以前所学的内容,知识的陈旧和老化成为这种封闭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样的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创意出版产业发展的要求。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当今社会,谁不更新自己的知识,谁就会成为当代意义上的文盲。这种观点虽用词过重,却也发人深省。一些传统的编辑在网络出版的大潮面前已经感觉到了一种 “技能危机”。因此,要适应网络出版和创意出版的要求,编辑的知识结构应成为开放型结构,即对一切有用的新知识开放;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

第二,从单一知识结构向复合知识结构转变。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编辑不能不顺应这种趋势。因此,新型的编辑不应是固守于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而应成为具有全面性知识的人才。文科编辑应当有必要的自然科学素养,理工科编辑则应有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随着网络出版的发展,网络知识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将大大增加。传统的编辑一直以文字为工作核心,网络时代的编辑不应只作为书籍的“向导”,而是应该在包括声音、图像、音乐、动画和影像等多媒体出版中,具备成为“系统制片人”的能力。当然,新型编辑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和多样性并不是简单排斥统一性和方向性,不同编辑的知识结构仍有各自的侧重点,它体现了一与多的辩证统一。

第三,从被动型知识结构向主动型知识结构转变。个人的创造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仍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知识结构也是影响乃至制约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人头脑中接受知识的程度和类型不同,其创造性的强度和方向也不同。在我国,大多数编辑的知识结构仍属于被动型结构,即这样的结构在实践创造中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不能在创造活动中起应有的启发和引导的作用。究其原因,乃是因为现在编辑的大多数知识都是被动接纳而来,没有主动选择那些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因素和材料。未来社会的知识将处于不断地更新中,而出版物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编辑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必备的创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调整编辑的知识结构,使其从被动型结构转向创造型结构,这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要增加能力及方法方面的知识在编辑知识结构中的比重。在被动型结构中,知识与能力是分离的,而在创造型结构中,知识和能力是统一的。

三、业务能力的转型

第一,语言文字能力是基础。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编辑要在语言文字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就必须比作者更熟悉有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并能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常见错误。纠正语言文字差错,做好规范工作,当然也属于语言文字加工的范畴。但编辑还要通过字斟句酌、精心润色,提高稿件的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加工是锦上添花,因此出版物编辑一定要认真审读原稿,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尊重作者的风格,不要自以为是,闹出“佛头着粪”的笑话。写作能力也是出版物编辑的基本功。这不但因为编辑业务中有许多写作要求,更重要的是,自己写作能力的有无或强弱,在审读、加工中的感觉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凡是写作能力强的编辑,往往审读、加工也能独具慧眼、妙笔生花,哪怕只是一字一词地改动,也能改得恰到好处,仿佛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否则,就容易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种种“硬伤”,甚至闹出以错改正的笑话。

第二,策划能力是关键。编辑策划以选题策划为主,还应包括市场营销策划、出版单位形象宣传策划等。这些策划的目的,或是为了提高选题质量,或是为了创造出版物销售机会,或是为了塑造出版单位形象。所以,策划能力就是全面地设计、关注出版过程的能力。编辑重视策划能力,反映了对出版工作规律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展现了自己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编辑策划中要重视信息感知能力的重要性。信息感知能力是一种感受和认知信息的能力,表现为具有必要的信息观念,并能及时地把握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利用。出版物编辑与信息发展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自然更需要具有比较高的信息感知能力。这就要求出版物编辑能高度自觉地认知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必要的操作本领;努力认识并把握信息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对有关信息资源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善于及时加以开发、利用。

第三,社交能力是前提。在编辑的日常工作中,联系最多的应该是作者和读者。编辑应把作者、读者视为自己的知音和朋友,通过与作者、读者的交流沟通,建立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的联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和支持,做好这一点,编辑需具备一定的社交和公关能力。编辑部是个文化工作室,又是社会的一个开放性单位,它与作者、读者、印刷厂、邮局,与主管、主办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结成了各式各样的关系。编辑是各个环节中的联系者,处理好这些关系,可以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得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编辑的个人交往固然重要,但这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开拓选题、组织稿件、联系发行。此外,还应该重视编辑部整体的作用和功能。编辑部应积极组织力量,通过群体的努力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争取各方的支持和协作,以利扩大作者资源,增大信息量,联络读者扩大出版物的发行量。

第四,信息技术能力是补充。蓬勃兴起的网络出版有着全新的网络出版环境,编辑收集信息、选题策划、作者约稿、编辑加工、校对以及排版, 甚至发行等环节都将在网络上进行,出版工作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相关联,从而对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理念、出版流程带来了全新的概念诠释。网络出版要求编辑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电脑,将人脑的信息转录在电脑上,将文字内容转变成数字信息;具备网络运行、硬件维护和软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保护著作权的技术手段;能熟练使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专题页面,可以使用 FLASH制作多媒体动画,熟练操作PHOTOSHOP 软件处理图片。出版社编辑只有掌握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使自己在数字出版发展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在创意出版产业背景下,我国出版业只有适应市场经济和出版活动的规律,才能有发展;编辑的素质只有依据创意出版的需要进行转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该文系中国矿业大学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OX090232)

  参考文献

  [1] 楼文高,宋红艳,匡罗平:《创意产业及出版业创意发展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7 (2)

  [2] 余心乐:《对21世纪出版物编辑素质的再认知》[J],大学出版,2006 (4)

  [3] 罗时嘉:《出版工作与编辑修养》[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4] 徐兵,王晓东:《知识经济背景下编辑能力的重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2)(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 浩 陈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