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7日 来源: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英国称得上全球第一个推动“创意产业夕的国家。特别是1997年工党政府再次执后,首次将“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要政策,进一步体现出“涵概全民的文化政策是社会正义的一环”的执政理念。其对“创意夕产业的界定和行业分类,后来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发展创意产业时所沿用。
工党执政:涵概全民的文化政策是社会正义的一环
英国是第一个推动创意产业的国家,1997年工党再执政时察觉到如果将成长中的产业独立成一区块来看待,他们可以成长茁壮,工党以前在地方执政时即以文化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的经验使得执政者体认到文化的影响力,工党认为文化政策应该普及全民,是社会正义的一环,而不再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艺术,推广创意产业将是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方法。工党政府首次将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要政策,当年其创意产业产值为六亿英镑。
产业任务小组
英国早期有关产业的主管单位是“贸易与工业部”,但他们在推动创意产业时,发现有关创意产业的范畴都属于文化媒体体育部管辖,因此将创意产业独立区分出来,交予文化媒体体育部,以有效的推动。为了推动创意产业,政府首先设立了产业任务小组(Creative工ndustriesTaskForce):由各部会首长、民间创意业者代表组成,一起探讨厘清创意产业会遭遇的主要问题,以及要维持稳定成长所需的支助。
根据产业特性提供其适合的辅导工具
创意产业大部份是新兴的产业,大都由小型企业体组成,由创意者经营,因此英国政府认为,必须针对其特性加以辅导,未来的挑战在于是否能确保创意产业的稳定发展,政府需要根据产业不同的特性提供其适合的辅导工具。他们强调下列四个面向的工作:
1、促进输出。英国政府在这方面先评估产业的优先次序,然后建立长程出口策略,并运用驻在世界各地的大使馆为推广媒介,使创意产业能透过英国大使馆人员推广出去。
2、教育和训练。提供信息服务给有意从事创意产业的青年,帮他们发展结合有关文化与创意的兴趣,以辅导未来投入创意产业的工作领域。政府也与高等教育单位密切合作,协助有兴趣的学生去开设创意产业,使研究生可以将学业与创业结合,并运用大学的设备去辅佐刚创办的创意企业。
3、创意投资的财务支持。针对大部份创意产业都是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方式存在,“资金”是中小型创意产业创办与发展的关键,英国政府协同民间企业曾针对此议题提供援助,如政府的小型公司贷款保证计划(SmallFirmsLoanGuaranteeScheme)、创投基金的补助如:苏格兰企业连续五年共提拨2500万英镑作为创意种子基金等。文化媒体体育部也曾经进行有关资金的研究计划。
4、智慧财产权的保护。新经济模型的创意产权非常复杂,牵涉的层面很广,原创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没什么保障,智能财产权引发的区域不只是英国内部的问题,也可能牵连全球各地,因此需要提出全球的解决方案。对此,英国政府秉持自治原则,完全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机构,因此地方机构可以快速有效的整合地方资源,很快得到预期的成效。
韩国
韩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引自世纪末的金融风暴,可是说是“以创意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引擎,创意的资本意义即将或正在超过金融资本”这样一个时代特征的直接诊释。其政策工具的应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带有东方国家的特点,值得其他亚洲国家学习借鉴。
金融风暴开启文化新契机
韩国自从1990年设立文化部时,即设有文化产业局,但只负责相关出版等事务,后来经过政府内部的改造整并,将有关文化、观光事务纳入成为文化观光部,1997年的金融风暴促使韩国政府开始改革,也开启了文化新契机,政府一方面大刀破斧的去整顿企业、金融界,另一方面把文化当成最重要的产业,不再只视为体闲的娱乐,而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由政府主导并全力支持。金大中总统曾在竞选时即提出要发展文化,并以提升文化经费到占国家预算1%为目标金大中政府执政后,因为金融危机,政府裁减各部会人员,但只有文化部门人员不减反增,文化总预算也逐年递增。1998年韩国政府的文化经费只有4848亿韩元,只占国家总预算之0.62%,1998年到2002年之间文化经费却逐年增加,到了2002年已经超过1.2兆韩元,文化预算突破政府总预算之1.09%。
文化产业局、《文化产业促进法》、产业振兴院
政府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设立了专属机构,文化产业局的设立即是为了提升国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政府的力量投入每项文化领域的基础设施,如动画、影视产品、出版品等,协助文化产业增加附加价值、打入国际市场、把人类资产转化成创意产业。韩国除了成立专属部门,还编有充裕的预算去执行,如:1999年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明确“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另成立“文化产业基金夕,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1999年的文化产业基金为549亿韩元,到2002年为2329亿韩元,四年间就增加了四倍,政府的这些动作使得相关产业在短期内达到快速的成长,如:游戏软件产业在1998-2001四年中成长一倍,韩国电影出口(1995-2001)六年成长50倍。
文化产业局附设有十二个附属机构,其中,文化产业振兴院是为了协助将创意文化内容衍生成文化产品的一个辅助机制,振兴院界定的产业项目有动画、音乐、卡通、电玩…等,以提供设备租借、投资、技术教育训练、协助发展国际行销策略、进行产业中长期计划的研究、并与其它国家、地区单位发展策略联盟的伙伴关系。
政策工具
韩国其政策工具及其成功的因素如下:
1.提供设备支持技术
政府提供设备给业者,只收取低廉的使用费,此项措施提高民间业者的研发能力,提高文化创意成为产业的可能性。如:韩国文化观光部是游戏事业的主管单位,1999年成立游戏推广中心,提供游戏产业所需的一切援助,业者只要负担非常低廉的费用即可使用此中心的设备。
2.投入硬件基础的架设
金大中总统曾喊出CyberKorea21的口号,宽频是韩国政府主力发展的策略型产业,早于1993年即开放固网宽频硬件系统的架设,使得软件内容的开发可以很快的占有市场,得到广大商机。
3.提供资金
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也能贷到资金,开始文化创意的研发生产,一反过去以大财团为主的经济生态,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活泼多元起来,促进文化产业良性的发展。
4.立法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1999年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明订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并设立奖励措施吸引民间业者的投入。
5.设立一系列的产业振兴院
1998年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壮大游戏软件产业),IT业振兴院(壮大数字内容与软件),2001年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扶持动画、音乐、卡通),有七十多位员工,上百亿台币的年预算。
6.充足的政府经费协助厂商
政府以充足的经费全力辅佐补助,从人才培育、研发、到生产后的国际行销推广等各个环节,如全额补助翻译与制作费,使文化产品国际化。
7.推动手法周全细腻
政府对于全面辅助创意厂商的发展,采取许多有创意且细腻的作法,如运用国防替代役补救软件人才短缺的问题、补助厂商海外参展、播放广告等等手法。
芬兰
芬兰政府强调政府利技政策的目标即是把芬兰建构成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政府注重通过“行销管道”的转变,来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投入,从而影响文化产业。芬兰政府政策上被评价为具有“民主精神”,注重政府与民间的共同推进。
从资源小国到创意强国
曾以森林产业为重要出口的芬兰,9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衰退,政府决心改革,以发展高科技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强调科技政策的目标即是把芬兰建构成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政府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影响文化产业最明显的是行销管道的转变,由传统的行销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行销方式,藉由网络来从事文化行销的工作,因为信息社会的带动,使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递增。
政府希望能够藉由发展芬兰文化产业而获得国际市场上的成长,极力主张发展信息工业之余,也期望在创意产业上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席之地,使此项产业更具效益性及竞争力,甚至扩张版图至国际市场。加强各阶层的艺术、文化教育以及维持对传统文化的支持是芬兰教育部门必须扮演的角色,由于计算机网络及数字化科技的研发,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的应用成为重要的课题,政府也积极的结合其它相关部门,使教育部门与运输及通讯部门一起合作,透过广播及电视将更多的信息传达给大众,也和环保部门共同保育文化古迹,透过数字网络的技术,同时进行文化保存与传播,使文化内容产物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创造商机。
1995年,芬兰文化产业的总就业人数为八万六千人,占了全国劳动比例的4.4%,其中大部分为图书业、计算机及电视操作和印刷业;包括体育部门也连带受到影响。
多方推进计划
芬兰政府首先设立相关的推动机构,并赋予其任务与目标,教育部于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三日任命成立芬兰文化产业委员会,委员会被赋予的主要任务:
1、检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2、研究欧盟现今相关文化产业的目标与计划;
3、勾勒出现阶段芬兰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4、与其它各部会合作提出促进芬兰文化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
5、以文化产业的观点对芬兰文化政策的新指导方针提出建言。
在芬兰推动文化产业的最重要计划是SISU,计划的主要精神办文化产业的研究应该更有系统,并应该更积极的保护传统文化,尤其以濒临被破坏的文化遗产、印刷版权、博物馆等文化资产为研究保护重点。SISU计划首先定义特殊企业对于文化产业的影响,并且从中寻找优良经营的实际模范,目标是希望创造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企业关系。另一方面,若想将这项产业国际化,必须加强对各阶层的教育。
具有“民主精神”的文化政策
芬兰的文化政策多样且具有民主精神。多样性的文化不但具独特性,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许多创新的娱乐资源文化所强调的民主精神,则希望让所有的公民都能体验文化的真正涵义。为避免文化产业随着社会认知的改变而受到商业化的控制,政府部门必须藉由下列观点从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保存传统文化并维持其可利用性;
2.凝聚社会的力量来维护文化的重要性;
3.维持就业的水准;
4.开发新市场;
5.维持经济持续性发展。
此外,政府部门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未来新兴文化产物的重要资源,因此主要的任务便是维护这些基本的资源,使其不受到破坏。基本的执行方针为:
1.将文化数据计算机化并提供大众使用;
2.听从专业意见,实行基本教育训练、职业教育训练及持续性的教育训练;
3.评估文化的重要性;
4.发展文化性的企业精神。
新加坡
新加坡从艺术本质对人的影响为出发,来思考艺术与社会、城市的交互关系,提出“以文化艺术复兴一个城”的口号,以艺文的特色来发展一个城市,重视展演活动及与旅游资源的结合,以“国际展演中心”来定位新加坡。同时,政府还十分重视税收优惠等财政杠杆的使用。
以文化艺术来复兴一座城市
新加坡从艺术本质对人的影响为出发,来思考艺术与社会、城市的交互关系,因为它有向上提升生活的影响力,所以政府必须站在补助的角度,让艺术家及艺术组织可以尽情的创作,也让民众得以分享参与艺术的乐趣,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来激励艺术创作与发表,因此政府积极地投入艺文硬件设施的建设。如2001年开幕的滨海艺术中心,政府发了三亿五千万美金,兴盖一座大型的综合表演艺术中心,不仅创造文化地标,也凸显新加坡所累积的经济实力。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以艺文的特色来发展一个城市,出发点不是为了吸引观光、增加经济收益,反而是因为蓬勃的艺文活动带动了一个城市的生机,因为文化活动使得城市有了特色,吸引参观旅行的人潮,艺术的本质与内涵首先需要被重视与了解。
政府提出多种策略
新加坡提出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愿景,以文艺来复兴一个城市,为了达到这个理想,政府提出许多策略。
1.透过艺术教育来培养艺文的欣赏人口:为了加强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影响力,每年额外提供40万坡币的补助,扩充艺术教育委员会对中小学及学院推广艺术教育的监督。
2.强化艺文组织的经营管理能力;
3.发觉培养具艺术天分的人才;
4.投入艺文硬件设施;
5.国际交流;
6.投入艺文经费,建立文化活动的亚洲知名度。
新加坡对于艺文的推广方面在1998年设置艺文广播电台,提供艺文讯息的报导、评论、音乐、戏剧等节目,根据ACNeilsen的调查显示此电台每周吸引约60000听众。新加坡政府也思考如何使新加坡成为“国际艺术活动的举办中心,并透过下列方法达成目的的。
资金来源
1、新加坡艺文基金来源有:政府、民间、赛马赌金。
文化经费来源主要是两个赞助艺文的机构:NationalArtsCouncil、SingaporeTotali-satorBoard(以1999年为例:彩金收益拨出580万作为艺文经费,其中有60%做为艺文赞助基金,剩余的部分资助新加坡交响乐团和国乐团两个单位。
2、ArtsHousingScheme:将闲置建筑空间释放,政府补助租金提供艺文团体作为排演、训练、办公之场所,这计划在1999年得到319万租金补助,提供26700平方公尺的楼版面积给56个艺文组织和26个视觉艺术家。
与其它世界大城市的比较:
比起世界其它城市(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的艺术活动及艺文团体数量偏低,艺文硬件设施明显偏低,从一些统计数字来看,新加坡落后其它国际大城颇多,从参与文化活动人数来看,和香港比较起来,活动举办的频率不相上下,但香港人的参与率比新加坡高。
与过去比较,经过十年的努力,艺文人口及艺文活动的举办都有倍数成长(RenaissanceCityReport一CultureandtheArtsinRenais-sanceSingapore,2000,P.16),从参与艺文人口的年轻化(40岁以下)可见多年的艺术教育得到成效。对于艺术人才的养成则从艺术专业教育着手,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人力投入艺文工作行列。
瑞典
瑞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创意强国,瑞典相当重视传统文化的保存,而且创意产业已发展出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因了解到“直接补贴”的效果有限,瑞典政府将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创作推向市场,这一点被称为瑞典产业政策的特色。而与此同时,瑞典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设团置也是非常严密的。
政府努力与民众参与相结合
瑞典政府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所谓的“创意产业政策”,其推动产业文化创意化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化却一直不遗余力。近几年瑞典文化产业在就业人口和公司数目都不断增加,可证明文化产业在经济上与日俱增的重要性。瑞典不但是一个相当重视传统文化保存的国家,更在文化创新方面投注相当心力。这不但取决于瑞典政府的努力,更与民众高度参与文化活动息息相关,文艺创作活动早已融入瑞典人民的生活,而政府或民间机构亦十分积极承办各类展演活动。
提到瑞典最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首先要谈电影与音乐,因为瑞典是全球第三大音乐输出国,电影产业更是成功,数十年来产生了许多经典名片和电影奇才,诞生诸如英格玛.伯格曼及英格丽.褒曼这样影响影坛至深的国际大导演及好莱坞巨星。在流行时尚方面,瑞典时装与配件亦在国际时装界占有一席之地,从瑞典多位享誉盛名的服装设计师,诸如FillippaK,以及知名品牌BjornBorg可知,服装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产品,经过设计师的创意巧思,即可成为彰显个人品味与风格的文化商品。瑞典的汽车与建筑业能在国际市场上大大成功,除了顶尖的高科技人才外,工艺设计也是关键性的因素,它已经成为一种足以代表瑞典文化特色的国宝级产业,因此将他们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实当之无愧。另外,十分具有国家特色的家具业亦可纳入文化创意产业,行销全球的IKEA即是瑞典家具产业的最佳代表,其简朴实用的风格深受瑞典实用主义的影响,这样的风格不仅反映在家具的设计上,也同样影响着建筑及其它工艺设计。
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聚集效应
瑞典大约有9%的就业人口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从1994年一1999年瑞典就业人口的统计数据来观察文化创意产业,成长最快的是设计业(124%)和多媒体产业(112%),其次是成长71%的精致艺术(包括表演艺术、平面艺术、文学等),其从业人口范围十分广阔。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瑞典的文化产业发展有明显向都市集中的情况,尤其以斯德哥尔摩最为明显。拥有1/5就业人口的斯德哥尔摩,竟然占有1/3文化产业人口,在文化密集区文化人口占了73%,甚至在非文化密集区也有53%是文化人,可见文化产业在斯德哥尔摩十分活跃。一方面,因为文化生产最密集的地方,同时也是文化消费最热络之所;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有着互相依存的联系关系,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特定产业群聚的区块。
主要政策工具
瑞典精致艺术的大幅成长,以及电影、音乐、工艺等文化产业的活跃,足以显示瑞典文化政策的成功。
为了探讨瑞典文化产业的政策工具,了解瑞典文化机制有其必要。首先,从国家最高文化机关谈起瑞典政府最高行政机关(Regeringen)设有首相,及10个部(瑞典中央行政机关包撬文化部、产业劳工部、教育科学部、国防部、财政部、农渔业暨食品部、卫生部、外交部、环境部、法务部一一编者),文化部为其中之一,统筹一切文化领域的事项,包括:
1、戏剧、电影/影像、舞蹈、音乐、文学;
2、艺术、设计、应用艺术、手工艺、建筑、室内设计;
3、图书馆、博物馆、展演;
4、文化出版品、档案、文化领域之文献;
5、艺术家(文艺创作者)之各式补助;
6、文化资产与环境、历史、现代史计划;
7、宗教团体、宗教事务、丧葬等等。
其下设立25个会分别执掌各领域之文化事务,另有35个机构、基金会和4个公司(纯国营或部分国营)。因应需求,运动与观光事业已在1999年的改革当中移至产业部。
从瑞典文化部10年来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文化部(瑞典原属于教育科学部)从1991年成立至今,历经政党轮替与政府改组,权限在改革历程中有扩大化、集中化与明确化的趋势,并逐渐掌握了所有文化领域的事务(参考数据:SwedishNationalCouncilforCulturalAffairs,CutturalStatistics2000,2000.),足见瑞典政府以国家力量统筹文化发展的决心。然而,中央与地方在文化事务上权限明确,文化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对部分文化领域事务握有优先决策权。中央政府负责维系文化补助机制的运作、统筹文化预算,并拟定长程文化政策,再由地方政府以弹性政策执行之。由于瑞典文化部组织庞大,政策的灵活度也就十分重要。
瑞典文化事务会(NationalCouncilforCulturalAffairs)负责统筹与协调所有文化事务之执行,并由其隶属之若干机关司职各项艺术政策。政府设有各式文化补贴经费及创意基金,赞助艺术创作者(艺术家、作家、作曲家),并设有完备的辅导就业与社会福利政策,增进各项艺术创作者的生存空间。举例来说,全瑞典境内设有10家艺术中心,并设立调解委员会负责协调资金分配之事项。在文化补贴经费的使用上,例如1998年,瑞典政府提供45万2338欧元文化补贴,表演艺术34%,文学与图书馆5%,视觉艺术2%,艺术家补贴6%。
重视对市场推动
瑞典是一个福利国家,从其文化政策却可发现,瑞典政府从经验中发现“直接补贴”的效果有其限制,将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创作推向市场,才是政府应致力的目标。但瑞典文化政策并不刻意强调产业化,而是提供政策工具使文化创意生产者能够适得其所地发挥创意,如此一来,文艺活动可以亲近民众日常生活,奠定文化艺术的基础教育,刺激更多创意灵感运用于优质艺术作品中,文化创意持续再造的循环于是展开。
瑞典文化机关(构)在承办各项展演活动上十分积极,在瑞典800万人口中,专业的视觉艺术家约有5000人。在1991年至2000年之间,总共有5600名视觉艺术家举办过7800场展演,并从中获得报1酬。另外,瑞典文化俱乐部联盟(FederationofSwedishArtClubs)和瑞典艺术促进会(TheSwedishPopularMovementforPromotionofArt)与3000个艺术协会共同展售艺术品,并从中获益一亿二千八百万瑞币。艺术家藉由参展获得权力金(权利金是给参展艺术品的租金,外国艺术家于瑞典参展亦适用)。展演权利金制度一方面可使视觉艺术家可从作品参展中获得合理的报酬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可弥补补助制度之不足,避免补助金或奖助金成为艺术家唯一的选择,而是更积极的从作品受用中得到报酬。
另一项促进艺术家投入市场的计划是1997年瑞典政府的“艺术家计划”,综合三项任务,包括艺术家就业问题、一般性补贴、音乐创作补贴。该计划的重点在于刺激艺术家投入就业市场,获得更多工作机会与收入。该项计划总共投入6千9百万,分为视觉艺术与设计、音乐、戏剧电影、文学四大类执行。对于不在意盈利而着重艺术理念表达的展演活动,国家也有补贴办法以使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家可以持续展演工作,以维持优质艺术或另类艺术不因产业化而消失。
至于瑞典政府促进电影产业的政策工具,“电影政策一The2000FilmAgreements”一由瑞典政府、电影工业与电视公司达成的协议可发现,新式补助更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诉求,补助项目更多元,更具吸引力,并以各项政策刺激文化创意再生:
1、增加鼓励产业化的补助项目
2、增加财政协助
3、刺激电影新生代崛起
4、增设影音预备中心
5、鼓励展演活动
另外,瑞典对于版权的重视,也是值得效法的,瑞典音乐创作者采取积极主动的角色,以工会团体(STIM)的力量去保护他们的权益,并由政府帮助这些组织的建构与运作,如此才能延续音乐创意生产者创作好音乐的动力,如果创意变得一文不值,那么整个文化产业将毫无生机可言。
来源:上海创意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