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2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第八十一届奥斯卡颁奖礼尘埃落定。恰逢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关口,不禁让人联想到19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时期造就好莱坞,以及当时急剧繁荣的娱乐业对美国走出经济低谷居功至伟。
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危机的影响通常是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崛起的好机会。韩国的文化契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痛定思痛的韩国人意识到,应该利用文化这一最具本土活力的产业改变其脆弱的外向型经济现状,文化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很快让韩国经济重新站立起来。通过放松管制、产业扶持、培育市场、本土消费等举措,韩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强国。1998年韩国政府的文化经费只有4848亿韩元,但2002年已经超过1.2兆韩元,文化预算突破政府总预算的1%。一批制作精良的韩国影视剧更是在东亚掀起“韩流”,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一举拿走33亿美元。2005年,韩国文化产品出口额高达7亿美元。一场金融危机恰恰帮助韩国完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崛起与文化突变。而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日本提出“文化立国”,一系列法规为这一战略扫清障碍。如2001年日本国会通过《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2004年颁布《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文化产业通过政府、民间的双重扶持从此驶入快车道,一举催生出傲视全球的日本动漫和游戏。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片65%就出自日本,全球90%以上的电子游戏硬件、50%以上软件更是被日本厂商掌握。“文化立国”,日本人做到了。从上述经验不难看出,经济的衰退需要文化产业为人们进行心灵按摩。2008年以降的国际金融危机,理应成为我们借鉴美韩日而牢牢把握的“文化战机”。
令人欣喜的是,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创意、动漫、游戏、应用软件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学者指出,文化产品与服务具有共同消费品的特征,文化产业很容易成为最具“亲和力”的经济门类,它非常有利于刺激经济、拉动内需。虽然文化产品生产的初始成本较高,但它的产品复制和传播成本很低,只要销售与传播的规模扩大,效益就会越大。并且,这样的收益与物质产品的收益规律不同,文化产品呈现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在并不消耗或很少消耗物质资源的条件下实现大规模的经济产出。成熟的国内文化产业主体不仅有助于拓展国际市场,更能向全世界传播本国文化价值、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显然是提升国家的软实力的必经之路。落实中央发展文化产业的部署,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可望迎来一阵汹涌的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