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

主展场: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 2020年9月上旬     | 详细时间 | 交通路线

English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它山之石 > 正文

英德老工业区 “生死变迁”启示录

分享到: 2010年08月23日  来源:新华网  

纵观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史,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其传统工业普遍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而后再度复兴的过程。分析发达国家老工业区复兴的历程,一个共同、也是基本的途径,就是始终着眼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艰难的产业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再造新的竞争优势。

英国曼彻斯特的多元化发展

曼彻斯特,英国中部重镇,工业革命诞生地。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

曼彻斯特在英国工业发展史上曾占据重要地位,是英国最早建成铁路的城市,也是英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19世纪,曼彻斯特成为英国重要的棉毛纺织和纺织机械制造业中心。随着工业化发展,曼城逐步发展成多种工业相结合的重要工业城市,其中纺织、机床、通用机械、电机、食品加工、化工尤为突出。二战期间,这里又成为英国的重要军事工业中心之一。工业的迅速和高度发展给曼彻斯特带来不少副产品,其中包括严重的环境污染。

然而在今天,人们漫步在曼彻斯特街头,看到的不再是老工业城市的灰暗和陈旧,而是新型城市的亮丽和活力。在曼城,人们可以看到不少老城市遗迹,包括刻意保留下来的具有19世纪风格、外表简洁略显陈旧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但更多是现代化街道、高层建筑、会议中心和体育场馆。曼城已成功从以制造业为经济主体的老工业城市转型为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新型城市。

曼彻斯特的经济结构转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当时,战争使工业面临严重困难,失业人数迅速增加,曼彻斯特由此走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凤凰涅槃般的经济转型之路。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服务业顺势崛起。而曼城政府和企业也顺应这种城市发展和转型的趋势,及时引导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今,曼彻斯特已成为英国一个以金融、服务业、交通、教育和体育为支柱经济的城市。

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近十几年来,曼彻斯特经济多元化转型仍在加速。其中,金融、教育、旅游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尤其迅猛。如2007年,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迅速增至6.82万人,比1997年猛增近一半。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现在,曼彻斯特已成为英国中部和西北地区的创意产业集散地,拥有多个高等教育、文化和媒体创作机构和体育品牌,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比如20072008年度,到曼城短期旅游的人数急剧增至654.6万人次,带来9.52亿英镑收入。

根据曼彻斯特政府部门的计划,曼城今后将在改善交通、节约能源、发展绿色城市、环境改造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大力度,使城市更加适应当代经济发展趋势。

德国鲁尔区的悠然转身

德国鲁尔区,曾经是煤钢基地和重工业摇篮,在很多人印象中烟囱林立、灰尘漫天。但那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今天的鲁尔区是欧洲文化首都、德国时尚中心,灰姑娘悠然转身,已然变成白雪公主

2010年,鲁尔区将以欧盟授予的欧洲文化首都称号被世人记住。这个拥有53个城市、530万居民的欧洲最大城市群,将在整整一年时间里奉献上千场文化活动,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的500万观众。

为期一年的活动,也将成为鲁尔区展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舞台。自上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用了50年时间,从一个没落工业区转变成为现代化文化都市群。科隆、波恩、杜塞尔多夫、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这些鲁尔区响当当的名字,50年后都以崭新的面目示人。

在鲁尔区重镇杜塞尔多夫市中心依然矗立着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的总部大楼,却已没有钢花四溅,它背后的天空也由灰转蓝,脚底的莱茵河已由浊变清。与蒂森-克虏伯大楼并立的则是鳞次栉比的电信区、金融区、媒体区等楼群,这些新兴经济支柱拥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无烟

而且,如今杜塞尔多夫已成为可与巴黎、米兰、伦敦媲美的欧洲第四大时尚中心。这里每年春秋季举行的时装展、美容展美轮美奂,市中心的国王大道当之无愧是顶级服装品牌的购物天堂。莱茵河畔设计奇特的十几栋建筑里,更是聚集了上千家服装设计和广告策划公司,它们正是这个新兴时尚中心的制造者。

杜塞尔多夫仅是鲁尔区悠然转身的一个缩影。如今在鲁尔区,一条工业文化游览路线更让人领略到了工业遗迹巨大的剩余价值。波鸿市昔日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世纪剧院。奥伯豪森市的天然气储备厂内,一个高近120米、直径近70米的巨型天然气储存库被就地改造成展览馆,展品从科技、体育到现代艺术,五花八门,每年吸引观众10万以上。

文化鲁尔体现出这一老煤钢基地向思想沃土的转变。鲁尔区直到1962年才建起第一所大学——波鸿鲁尔大学,但此后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里成为欧洲大学最密集的经济区。特别是各大学与企业联手成立技术转化中心,孕育着一家家新兴企业,一个个新兴产品。如今鲁尔区拥有200座博物馆、120家剧院、100个音乐厅和250个文化节等,欧洲文化首都并非虚名。

50年来鲁尔区成功转型离不开政府精心规划。早在上世纪60年代,北威州政府就出台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核心思路是抓大放小,关闭小煤矿,发展大煤矿。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后,鲁尔区又开始了由重工业向新兴无烟工业和服务业的系统性结构调整。80年代,政府继续推动城市结构改造,昔日矿区和厂房变身为城市景观。

90年代后,工业区位竞争成为政府规划的主导思想,鲁尔区内不同城市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各自的优势行业。到如今,区内已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比如多特蒙德依托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发展软件业,杜伊斯堡发挥港口优势打造贸易中心,埃森市则凭借广阔森林和湖泊成为休闲和服务中心。(记者  王振华 郇公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