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素材 > 新闻参考稿件 > 正文
2011年11月03日 来源:文博会官网
技艺瑰宝展古都文化 跨界融合促产业繁荣
第五届北京工艺美术展暨首届北京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新闻稿
2011年11月1日
第五届北京工艺美术展暨首届北京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将于2011年11月10日-13日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亮相京城。共有百位国家级、北京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近百家文化创意企业和大师工作室的1500件作品参展,其中既有展现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传统技艺精品,也有反映近年来文创产业最新发展水平的时尚创意产品,本届工美展以“传承、创新、跨界、融合”为主题,向人们展示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在“继承、创新、融合”思路下取得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及北京都市产业在助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繁荣中取得的发展成绩。
本届工艺美术展共分为“京华瑰宝”和“跨界融合”两大展区。其中“京华瑰宝”展区主要展示以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制作的精品、引进外省市优秀技艺创作的优秀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的互动表演;“跨界融合”展区主要包括“创意传承、创意时尚、创意生活”三大板块。
一、传承
(一)历史传承
工艺美术行业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最具代表性一个分支,是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精粹的物质载体。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形成于辽金、繁盛于明清,已经成为代表北京这一历史名城的一张文化名片,并将为北京建成世界城市发挥巨大的作用。本届展会展出的多件工艺美术精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为创作主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是总长100多米的中国古代传说大型木雕《华夏之光》。该件作品由北京金漆镶嵌公司搜集整理和珍藏,为目前我国木雕界唯一的一套,作品以我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创作主题,共展示“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苏武牧羊”等79个历史故事和传说。《华夏之光》以工艺美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传达了中华民族爱国、和谐、团结、节俭的优良传统。
(二)人才传承
“人才兴,则产业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的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将人才视为北京工艺美术的第一资源,将工艺美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工艺美术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自2002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以来,相继出台了《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珍品及工艺美术大师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认定办法》、《加强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重视各年龄段、各类人才梯队的建设。经过十年来的努力,我市已拥有一支以192位工艺美术大师为代表的高级人才队伍,并在数量和水平上处在全国前列。本届展会中一批以中青年大师为主创作的作品成为一大亮点,特别是由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创作的珊瑚白玉摆件《九龙浴佛》,作品选用一棵罕见的整枝珊瑚树,表现的是“九龙灌浴”的祥瑞妙境,配以和田白玉雕刻人物、碧玉表现水浪波涛、紫檀底座,几种材料浑然一体,宛若天成。
(三)技艺传承
工艺美术传统技艺既是这个行业发展中积淀的精华,同时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北京工艺美术行业拥有的玉雕、牙雕、景泰蓝、雕漆、花丝镶嵌等宫廷技艺享誉全国。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通过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资金,每年支持身怀绝技的大师带徒传艺、支持濒危技艺的抢救保护、支持通过现代科技记录保存传统技艺。同时不断创新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新方式,通过高校培养工艺美术专业的硕士人才探索现代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引导行业协会举办各类专项培训班的方式促进技艺传承,通过校企结合设立人才实训的方式强化实践模式。十年来,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共培养艺徒289名,抢救技艺20多项。展览中重点展示了技艺抢救和创新的成果,比如由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白敬宜主持创作花丝镶嵌《凤冠》,作品恢复了濒临失传六十多年的点翠工艺,运用了北京传统花丝镶嵌技法,采用足金为材料,金龙、翠凤、珠宝花叶交相辉映、富丽堂皇。
二、创新
(一)思路创新
自2002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以来,北京市工业主管部门在全国率先设立“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资金”,使一度进入低谷的北京工艺美术行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十年来,按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的原则,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工艺美术设计大师”人才培养理念,以发展产业为工作主线,创新管理思路、加强制度建设、凝聚行业人才、扶持企业壮大、鼓励产品创新、促进市场繁荣,推动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行业规模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工艺美术产业空前繁荣。2010年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与2000年相比翻4番;传世精品不断涌现,共评出市级珍品19件,在产业发展中实现了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人才的培养及产业规模的扩张。
“十二五”开局之初,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提出要使北京工艺美术行业成为推动北京都市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宣传首都文化的城市名片,成为推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有力支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创新性的提出“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由传统工艺为核心向现代设计为核心转变、由产品经营理念向品牌营销理念转变、由单一生产方式向跨界融合方式转变”的发展思路。在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率先成立了“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协调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管理和产业促进工作。
(二)产品创新
为落实2009年刘淇书记在接见全体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时提出的“用现代手法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要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举办“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并安排资金支持企业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开拓市场方面的投入,促进行业引进高端设计人才、加速创意理念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使工美行业更好的融入我市文创产业。为了开发工艺美术旅游品市场,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结合我市旅游资源,针对工艺品市场旅游消费、节日消费、礼品消费、纪念性消费等特点,提出了开发体现北京地标性建筑产品、开发反应北京著名品种特点的产品和北京民间风俗的产品的创新思路。近两年,我市工美行业共开发新产品2000多种,多数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展馆中设有一条20米长的旅游产品展示线,展出了近12家北京企业生产的三十多个品种上百个花色的旅游纪念品。北京汉风至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元素开发创意产品,涉及灯具、餐具、茶具、咖啡具、文具、家纺等系列家居用品。目前已开发创意产品20多个大类,几千个单品,产品设计理念秉承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时尚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引入现代时尚生活。
(三)组织创新
本届展会是工艺美术行业首次在文博会主展馆展示,为全面体现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成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高度重视本次展览的组织工作,在展场布置、展示内容、展出形式上力求创新,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视片全面表现工艺美术发展历程。本届展会重视展览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展览期间每天都有九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和民间工艺大师现场展示技艺,与观众现场互动,可以近距离体验面塑、剪纸、泥塑、万花筒、风筝等作品的制作过程。此外,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设计了多条工业旅游线路,并在展场内设有免费参观召集点,为观众提供免费参观北京特色工业企业的服务,使场内展示、场外展示之间形成互动。
三、跨界融合
(一)跨界
本届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是扩展了展览的范围和内容,力求通过展览实现工艺美术在衣、食、住、用、文化等方面实现跨界。工艺美术只有通过与其他消费品行业实现跨界发展才能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与其他行业的跨界,产品的文化性和实用性才能更加统一,达到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又能满足精神需求的作用。本届展览力求借助我市都市工业的产业基础,实现工艺美术行业的跨界融合,组织服装纺织、印刷包装、家具家居等不同行业的企业参展,希望通过展会实现多领域、多工艺的跨界交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玫瑰坊、薄涛、东北虎三家时装企业展出在巴黎时装周上获得赞誉的代表东方文化的服装设计作品,展现工艺与时尚服饰完美结合;组织圣彩虹公司、雅昌公司等多家印刷企业开发的运用传统工艺与高新科技手段相结合的高仿真艺术品参展,展示文化与工艺结合的成果。
(二)融合
本届展览充分吸收了国际知名文创展会的组织理念,希望将传统工艺与科技、艺术、设计、时尚相融合,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艺术、设计、时尚为表现形式,以产品为载体,促进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转型发展。在展览中以“创意传承、创意时尚、创意生活”为方向为观众展示传统工艺美术融合现代元素后的不同体验,并希望借助现代营销方式,实现工艺美术品同不同消费需求的融合。展馆中模拟了两个由现代创意产品组成的家庭。一个是由合义兴工艺品有限公司聘请意大利的设计师开发中国传统木制家具与西方室内装饰相结合的中西结合家庭;一个是由金秋铜有限公司用铜板制作的中式书斋。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再造石装饰制品,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再造石雕塑等建筑装饰品,产品融合了现代科技和环保理念,开辟了新的市场。
此外,展览在展示跨领域融合之外,还展示了跨区域融合的成果。几年来我市在吸引外省市工艺美术技艺人才和优秀工艺美术企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本届展览展示了河北的内画、江苏的紫砂、福建的德化瓷、内蒙巴林鸡血、江苏的硬木家具、竹雕,台湾的彩砂画等10个品种的精品,其中一块重达49公斤的巴林鸡血石最为罕见。
本届展览希望通过“传承、创新、跨界、融合”这四个主题,为人们呈现出一个文化创意格局下的新工美,为工艺美术行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转型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上提出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召开的展览,必将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在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和促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上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