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生命”?
2010年06月07日    来源:大众科技报

本报记者 闫 松

与自然条件下相比,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远超我们想象,世界正遭遇全球性物种灭绝危机。人虽不能主宰自然,但却可以对其他各种生物生杀予夺。今年的科博会上,有这样一群专家再次疾呼:保护生物多样性,因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

5月26日至28日,第七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是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九个专业论坛之一。

生物多样性  为何是我们的生命?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物种、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医药、木材、自然纤维等物质产品,还提供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污染物净化、灾害预防等生态服务功能。

“这是一个综合体系,包括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有机体以及它们交配繁殖等所有生命活动,它不仅包括野生生物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还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专家介绍,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此外还有生病时吃的大多数药以及用于休憩的公园和其他美景,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产物。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量生物资源被人们所利用,另有更多生物,人们尚未知其利用价值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资源。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它们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巨大且不可弥补。

生物多样性  正在遭受怎样的威胁?

然而,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威胁,成为全球性生态危机之一。

“全球未能实现至2010年使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大幅度减缓的目标,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速度远超预期!”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表示,当今世界正在遭遇一场全球性的物种灭绝危机。

“最新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物种名录显示:70%的植物,35%的无脊椎动物,37%的淡水鱼类,30%已知两栖动物,28%的爬行动物,22%的已知哺乳动物,12%的已知鸟类正在遭受灭绝的威胁。”金鉴明说。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同样带来一组数字: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已经丧失了40%的动物种群、20%的红树林以及40%的珊瑚礁。2008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近2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5%;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1.2%;两者合计,几乎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

什么因素  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据分析,有以下原因直接导致了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过度垦荒、垦殖、超载放牧造成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萎缩;兴修水利和建闸筑坝造成江河的隔断,鱼类洄游通道与种群交流被割断;铁路和公路建设使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破碎化;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

金鉴明表示,近几年来,我国部分生物物种资源丧失现状虽有改善,但总体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资源利用过度、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工程项目建设等,仍然在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物种资源流失现象也并未好转。

我们要为生物多样性做什么?

“人虽不能主宰自然,但却可以对其他各种生物生杀予夺。”胡德平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前提,是气候和环境;保护气候和环境的根本前提是人类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模式的主导发展。

他建议,中国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应当讲绿色GDP,应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各种自然资本和生产资本的消耗,并经环境调整后,得出国内生产净值。在审视国内各类企业时,既要看它们对财税、就业的贡献,更要看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使用清洁能源的贡献……

“目前我国有自然保护区2538个,不少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理混乱的情况,有些名存实亡,缺乏质量认证,级别审查。”胡德平认为,建立并完善就地和迁地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信息服务管理、利用系统已刻不容缓。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呼吁,我国应该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加大科技投入等多种手段,遏制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