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中关村全力打造海归人才创业高地
2010年06月07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本报记者 解佳涛报道

“我曾经说过人才对于中关村来说生死攸关,现在看来还是很准确的,否则中关村就没有办法占领研发的制高点。”日前,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北京人才发展高端论坛上,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夏颖奇在谈到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归来的高端人才对于中关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时表示。

海归人才在专业技术背景、市场规则的熟悉程度、国际化程度以及整合国际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在中关村企业的自主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要求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人才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尤其是中关村如何吸引海归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如何留住优秀的创业企业和人才?参加北京人才发展高端论坛的政府官员、商界精英以及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政策环境加贴心服务

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已经成为海归人才聚集地。近10年来,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累计接待来访的海归人才超过5万人次。目前,中关村共有1.2万名海归人才创办的超过5000家高科技企业。中关村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海归人才在此创新创业,与中关村及北京市营造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分不开。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任袁方表示:“2009年北京市围绕重点发展产业、行业领域的建设目标,和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任务,出台了‘海聚工程’,意在吸引汇聚一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能够在关键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科学家以及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北京市计划通过‘海聚工程’的实施,用5-10年的时间引进10个具有高端科技研发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引进50个创业领军人才以及近千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据了解,在中央启动“千人计划”、北京市出台“海聚工程”之后,中关村启动了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大力吸引和聚集产业领军人才到中关村创新创业。与此同时,中关村全力整合资源向高端人才聚集,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实施以来,中关村共有29名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人才27名,占全国总数的17.6%,位居全国第一;69人被认定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占北京市总数的78.4%。

为了使海归人才能够专心创业,北京市和中关村除了提供优惠的政策以外,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据袁方介绍,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服务的窗口单位,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除了落实“海聚工程”这一主要职责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以全程代理的方式为广大留学回国创业人员服务,包括事业发展平台以及生活保障服务。

“凡是被认定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我们将给予100万元的生活资助,还会提供创业、工作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解决一系列实际困难,如身份认定、学历认证、多次往返的签证、落户问题,甚至是看病难问题。”袁方介绍说。   

高成功率和更多市场机会

截至2010年4月底,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关村企业共有24家,其中11家是海归人才创办的企业。目前,中关村海归人才创办企业的注册资本累计超过50亿元,吸引了数百亿元的境内外投资。邓中翰创办的中星微电子、张朝阳创办的搜狐、李彦宏创办的百度等一大批海归创业企业在中关村的绚丽绽放,成为中关村吸引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王牌”。

优秀的海归人才大多在国外有着坚实的事业基础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选择放弃原有的一切回国创业,追求成功是最主要的原因。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表示:“我们对在国内创业比较成功的300位海归人才的创业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海归能否创业成功取决于5个方面的因素:技术基础、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团队、创投的支持以及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决心。”

除了海归人才自身的因素,创业地点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各地的政策都差不多,为什么选择中关村呢?”面对这个问题,夏颖奇分析说,首先,中关村人才济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中关村几乎都有;其次,中关村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之势,相关产业的创业者创业成功率更高。“中关村可以找得到人,还可以找得到钱。虽然邓中瀚搞了芯片设计,李彦宏做了搜索,但仍然还有很多市场机会。中关村的风险投资到处都是,只要你的项目好就不愁找不到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瀚表示:“我觉得回国创业是一条特别好的道路。回国之后也能做出世界一流的技术,在自己国家的土壤上能够把最先进的东西做出来,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而且,在回国的过程中有一种归宿感,回到自己的国家做事情不同于在国外,创业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不仅属于家人,也属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