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循环经济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由之路
2010年06月07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庄子云:“天地者,万物之父母者,合则成体,散则成始”。朴素的生态哲学道出了万物间良性循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存在,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城乡差别、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统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发展中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依靠投入和消耗的粗放式道路,面对短缺的资源、巨大的环境压力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这种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循环经济突出简量适用、循环利用和再利用理念,追求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必须走创新之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循环经济,就没有绿色发展,更没有低碳发展,这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所面临的一个很关键的选择。因此,必须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切实完成由快到好的转变; 二是必须发展和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到能循环、少排放、可持续,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走上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道路。

“十一五”期间,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落在了生态领域,一些重点行业,如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该从生态领域适当地向生活和流通领域延伸,应通过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全社会关注循环经济,使循环经济深入人心,成为我国 “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基于此,“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要继续重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还要重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中西部地区充分运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具体来说, “十二五”时期的循环经济发展应做到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规模化就是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形成较大规模,成为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产业化就是循环经济要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相应的技术支撑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