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会主任 孟景伟
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先行先试步伐不断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态势更加明显,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提升。2011年,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42家,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8770亿元,占到示范区的一半;区域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1056亿元;2011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海淀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海淀区域内企业入选2011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国家火炬计划的数量,超过北京市半数以上。
作为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海淀,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难”:一是科技成果转化难。海淀区有高等院校80余所,国家级科研机构200多所,两院院士500余位,2011年专利授权数达到1.68万件,然而,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技术专利却相对不多。市场上还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还没有形成,海淀的创新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难并不是指市场上的钱少,目前海淀区的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方式许多还是以有形的固定资产抵押方式来开展,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它们发展刚刚起步,只有技术、专利等软资产,稳定的现金流还没形成,这个阶段最需要资金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引导资金为创业早期阶段的企业提供更多的科技金融服务,解决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问题。三是中小微企业成长困难。中小微企业是海淀发展最为活跃、最具活力的群体,海淀13万户的企业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占了将近80%以上,特别是科技型的中小微企业,他们不仅解决了每年大批的大学生就业,更是创新创业的活力源泉。一位来自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在中关村海淀园采访一周后撰文表示:“未来中国真正值得人们畏惧的不是大企业,而是一批正在成长的小企业和广大创业的年轻人,也许未来中国的“乔布斯”就诞生于今天的中小微企业。但随着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创业成本越来越高,基于全产业链的专业化科技服务机制还尚未完全建立,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不能集中精力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对于未来的高速成长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从国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消除,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依然存在;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正处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要素与技术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推动科技创业和创新要素融合的新兴科技服务业正呈现出新一轮发展热潮。
海淀作为全球科教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技术资源,区域内已形成投资加孵化、开放创业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涌现出清华科技园、联想之星、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W咖啡等新型科技服务机构,未来海淀要通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多种创新要素的融合,实现创新资源优势转化。 为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海淀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索:
一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作为创新资源高度聚集区,海淀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方面已经作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过去海淀建立和完善了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促进协调机制,跟踪筛选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支持其在核心区的转化。中国技术交易所在服务模式上也做了多种尝试,2011年中技所举办的首届专利拍卖会成交率高达40%,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20%,当年中技所完成技术交易近2000项,技术成交额增达到了199亿元,远超过2009和2010两年130亿元的累计交易额。同时,中技所推出的中华商标超市和“能力交易”平台,仅商标交易一项每年的交易量就超过6000余件。
但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海淀依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探索。一是鼓励和引导各个大学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海淀有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要鼓励这些机构,发挥靠近大学的优势,引导它们通过模式与机制创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二是发展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目前国际上有一批专门进行技术专利运营的机构,例如全球最大的专业从事发明与发明投资的美国公司“高智发明”,他们瞄准技术转移的最薄弱环节,给发明人在最困难的发明期提供资金、智力支持,搭建技术专业商业化平台。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专门的只是产权运营公司,海淀未来也要多支持和培育这样的专业公司,从而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三是鼓励企业开展专利创造和运用,将近1.7万件的授权专利转化为生产力。四是推进国际范围内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目前,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一再中关村西区成立,国内外专业服务机构逐渐聚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服务格局正在形成。
二是大力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海淀区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一直注重为科技企业建立全链条化的融资服务。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和发展,海淀区目前的科技金融服务业正初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已经在海淀形成了集群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作为金融机构聚集区的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共有金融机构243家,其中股权投资机构总数达到160家,海淀区的股权投资机构超过400家;据不完全统计,海淀区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多亿美元。此外,众多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和中科金、海科金、软交所等也集聚于此。二是金融创新产品不断试点。中技所推出集合信托计划;北大科技园与其他金融机构推出联合担保融资;海淀区与北京银行(9.54,0.00,0.00%)中关村分行签订支持文创企业发展授信额度1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海淀区与建行中关村分行等银行签署海淀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四方合作协议,建立由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三是科技金融服务效果初步显现。2011年海淀区设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已经累计为1087户中小微型企业发放贷款共计136.41亿元。截止目前,海淀区上市、挂牌公司共计223家。另有5家公司IPO申请已获批、股票待上市。68家公司进入辅导期,100余家公司具备上市意愿、已初步启动上市程序。
这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机构的聚集大大丰富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未来海淀还将加大对天使投资、早期投资的扶持与引导,鼓励天使投资平台的建设,为初创企业提供新兴孵化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早期创业企业;着力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拓展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继续推进对科技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业的聚集和扶持。
三是建立基于全产业链条的专业化科技服务机制。近年来海淀区持续涌现出多种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了涵盖创业各个环节的创业服务新兴业态,实现了人才、科技与资本的高度结合。近年来海淀区各类创业服务活动非常活跃,涌现出一批运作模式新、创新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平台搭建好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包括以清华科技园、创新工场为代表的早期投资加孵化的机构;以亚杰商会、联想之星为代表的创业辅导机构;以《创业家》、《创业邦》、36氪为代表的新兴创业媒体;以3W咖啡、IT龙门阵、车库咖啡为代表的创业社交网络。这些新型创业服务组织通过媒体、微博、沙龙、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促进天使投资人、早期项目及企业的对接沟通与交流合作,整合提供市场、产品、招聘、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实现了人才、科技与资本等多种创新要素的涌动与融合,推动了海淀区科技产业发展。
下一步,海淀区将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基于全产业链条的专业化科技服务机制。一是鼓励各类新型创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创业服务集群的作用,聚集一批创业导师,挖掘一批天使投资人、融合一批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引导新型创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展示交流、融资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跃核心区的创业氛围。二是继续大力支持建设符合海淀区重点产业方向的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空间,进一步整合资本、人才、技术等,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服务。
海淀将更加努力,着力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创新资源的融合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