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高科技引领认知大海的航线
2012年06月01日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参观者在用手机拍摄展板上的图片

“雪雁”无人机亮相科技展

本报记者 金昶

在上周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首次设立的海洋科技展无疑是一大亮点。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流连于海洋科技展位前,注目于精巧的模型,观看着展板上的文字和图片。通过本次展览的举办,不仅更广泛地宣传了海洋科技的最新成果,弘扬了海洋文化,而且对提高社会公众的海洋意识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新成果“立体”展出

观测浮标、海洋牧场、海工装备、“雪龙”船、“蛟龙”号……在本次海洋科技展上,各参展单位不仅制作了大量图文展板,而且展出了大量生动、立体的模型,成为展会上的一大亮点。    展区入口处,两部精巧的模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它们看上去既像小型潜艇,又像水下实验室,而它们的真实“身份”是我国正在研发中的深海空间站。据来自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深海空间站是不受海面恶劣风浪环境制约,可长周期、全天候作业的载人深海运载装备,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

此次展出的模型共有两部,一是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的用于原理性验证的小型深海空间站试验艇。这款试验艇的工作潜深为150米,生命支持总时间为72小时,总长13.1米,型宽3.6米,排水量37吨,人员编制6人,可用于水下科考和试验研究。

而另一部模型则是“十二五”期间“863”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研究项目——小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其正常排水量将达到260吨级,工作深度为1500米,可在水下停留15~18昼夜,最大载员12人。该项目的研发将有效提高我国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海洋观测网络的建设与运行维护和海洋科学研究的能力。

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有能力制造、应用深海空间站。中国的小型深海移动工作站研制成功后,将在深海空间装备制造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神秘的极地科考也是参观者关注的热点。除了展示中国极地科考的历程和最新成果外,此次还展出了我国首款南极科考无人机“雪雁”的模型。这款无人机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研制,可用于大范围海冰形态观测和数据测量,机体采用玻璃钢蜂窝复合材料,可搭载海冰雷达、光学照相机等综合观测设备。这款无人机能适应复杂情况下的起降,既可滑跑起降,也可弹射起飞,伞降着陆,其总体技术水平已趋于国际前列,将大幅提升我国极地考察中破冰航路侦察、冰盖地区科学观测等方面的能力。

“一点儿咸味也没有啊!”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的展位前,几位参观者正忙着品水。这里使用的是与海水盐度相同的咸水,注入一部长仅1米多的设备中,几秒钟就产生出纯净的淡水。记者本以为这是一件模型,但是淡化所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台个头不大的小型设备是个真家伙,一天能淡化海水3.6吨。

淡化所的工程师苏慧超、王锴告诉记者,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相关的技术还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等国,赢得了部分国际市场。海水淡化中的一些关键设备也逐渐实现了国产化,如渗透膜已经通过国产化大幅降低了成本。科研人员还成功研发了能量回收装置,可以重复利用海水淡化过程中的高压能。

涉海企业期望值高

除了众多科研院所之外,此次参展的还有大批涉海高科技企业,他们对此次展会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北京浅海技术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新型数字流式细胞摄像系统是用于水中微生物检测的高科技设备。中午时分,记者看到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吃饭,但一看到有参观者走来,他们马上放下饭盒,热情迎接。该公司负责项目推介的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设备主要用于海中微生物检测,海洋系统已有多家单位采用。同时,还可以用于饮料、食品等企业的质量检测。在本次展会上,已有多家企业进行过咨询和业务洽谈。

在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记者看到一块大屏幕,上面显示着气象、水质物理、水质化学等多项参数。该公司的推介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开发的海洋环境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是通过海上浮标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现在展馆里看到的数据就是烟台沿海的实时海况。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技术成果得到了海洋系统有关人士的肯定,相信通过此次展会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此次参展的还有不少大专院校。在大连海洋大学的展位前,记者看到了关于刺参培育、黄渤海海洋牧场建设等项目的介绍,凸显了该校在水产养殖方面的优势。该校科技处科技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刚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家海洋局给予大连海洋大学很多扶持和帮助。他们这次参展,主要是展示一些公益项目,同时进一步扩大大连海洋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观者如云兴趣各异

本次科博会海洋科技展引来了大量相关领域人士和普通市民的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可以说是本届科博会上人气最旺的展区之一。

刚刚走进国际展览中心的大门,记者便遇到一位行色匆匆的女士,她问记者海洋科技展在哪个展馆,随后便和记者一起向2号展馆走去。她告诉记者,她来自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今天是来看一看海洋生物技术方面有哪些最新成果。

海洋科技展的每个展位前都聚集着不少参观者。在淡化所的展位前,有的参观者在和工作人员探讨海水淡化方面的技术,还有的一边品尝淡化后的纯净水,一边咨询海水淡化技术是否可能用在家庭自来水净化方面。而来自辽宁超纯合金技术工程中心的韩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为海水淡化设备提供材料,他希望通过此次展会更多地了解淡化技术的发展和客户需求,并建立一些业务联系。

在“蛟龙”号、深海空间站、海洋观测、海洋养殖等展位前,记者看到很多参观者在专心观看,还有人用手机、相机拍摄模型和展板上的图文。在极地考察的展位前,有位女孩盯着展板甚至轻轻念出声来。有一位外国参观者看到“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时说:“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装备。”记者问他来自哪个国家,他说来自美国。还有两位中学生长时间观看着“雪龙”船的模型,他们说如果网上卖这种模型就好了,他们一定会收藏一件。

参加展会的工作人员说,除了专业人士和客户外,他们每天都要接待大量普通市民,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因为展会意义不仅仅在于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对于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海洋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姚宝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