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贸促动态 > 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 > 往届回顾 > 第九届顾问报告 > 正文
2012年05月21日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埃克哈德•舒尔茨博士 蒂森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气候与环境政策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在未来的岁月中,这一话题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原材料和能源极度紧缺,自然环境异常脆弱,解决这一问题时不我待,因此有必要在此探讨如何有效使用现有资源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开发新型、创新型材料的问题。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政策角度来看,环境保护与气候保护技术的发展都将使北京市及其市民受益。
可持续的能源与气候政策
多年来中国发展迅猛,不日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国民经济体。众所周知,我们不能再简单地延续以前的增长模式。将我们自然生存基础消耗殆尽的经济活动是没有前途的。最迟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开始,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指导全球活动的重要方针。所有与会国一致认为,促进经济活力、保持社会公平以及有生态责任的发展必需相互协调。这不意味着要限制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将它们置于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自里约会议召开以来,虽然远没有满足人们的所有期待,但无疑我们也取得了进步。回首1992年,谁都没有预想到新兴国家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强权控制下的两极世界转变成为一个不同体系交织在一起的多极世界,这一变化使得政治谈判更为复杂,但也更为全球化。之前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大会上并未能取得大家所期望的突破,也未能签署一份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虽然强调了遏制全球变暖的目标,并承诺资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气候保护措施与调整措施,但却未能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足够的减排承诺。因此哥本哈根协议还远远无法创造一个国际性的“公平竞赛场”,从而实现统一的国际竞争条件。
因此,人们对于将在墨西哥召开的下一次气候大会期望甚高。届时应该确定对包括新兴国家在内所有参与方都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可核查的排放目标,由此来填补《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的空白,并为实现全球范围内有效的二氧化碳交易奠定基础。但现在看来,能否实现这些目标还值得怀疑。我们应该避免导致市场封闭、并进一步限制世界贸易的地区性解决方案。气候保护不能成为贸易壁垒的托辞,正如气候保护造成的额外费用不应成为竞争劣势。就长久而言,这一问题只有在全球层面上才能得以解决。
通过投资与创新保护气候
在通往低碳经济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强调的是,采取适当的技术解决方案,并部分改变个人行为可以确保低碳经济与我们所习惯的生活水平保持和谐统一,并实现足够程度的经济发展。推动气候保护投资、加强工业部门的创新能力需要政界和经济界的共同努力。这一点对于工业国家、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样适用,而且这一点同时适用于国际、国家和地区层面。政界和经济界必须开展紧密合作。经济界的任务是,通过投资与创新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贡献。政界则必须为此创造正确的框架条件。同时必须贯彻切实有效的信息政策,从而确保人们能够接受必要的社会变革,并将之视为机遇,而不将其误解为对既得权利的侵占或是对未来机遇的限制。
而这就需要国际社会更好地协调全球调研或者加强双边或多边技术合作。 在国家层面上,重要的是有的放矢地支持基础理论研究,以发展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例如采用促进科研的税收政策。在地方层面,企业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通常可以开辟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强气候保护效果的新途径。
经济界的创新和投资力度对于最先进的气候保护投入及广泛应用尤为关键。而资金投入的安全保障是研发资金投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创新及技术合作项目的前提条件。对企业而言,只有当创新所带来的成效能够为相关企业及机构带来效益时,才值得为研发新技术投入高昂的费用。因此,气候保护领域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来说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气候保护给工业产业带来的机遇
气候保护市场为经济界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据估计,全球市场容量在未来几年内将增长一倍多,达到约3万亿美元。德国就是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机遇的优秀范例。德国在环保技术领域是世界市场和创新的领头羊,其在环保产品的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16%。
德国工业的领先地位还体现在碳足迹上的优异表现。德国企业通过众多措施成功地实现了能源的更合理、更符合气候保护的使用。由此他们履行了自己提出的在1990年至2005年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8%的自律诺言。自1990年以来,德国还证明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是可以脱钩的。由此可以看到,经济增长和气候保护是可以携手并进的。
当然,气候保护也必须成本适中,不影响竞争。尤其是在改变减排目标时,我们要避免造成单方面的负担。只要不存在一份国际协议,要求所有竞争者都承担可比较的责任,就会存在因碳排放造成的就业岗位转移的危险,即厂商将生产与就业岗位转移到那些政府对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要求较低的国家。
气候保护给钢铁业带来的机遇
钢这种材料在气候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在将铁矿石炼成生铁、将生铁炼成钢材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得钢铁行业在整个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中占有显著的比重,但是仅仅关注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前瞻性气候政策还应该考虑到钢材对于减排所作的贡献。
不久前,相关方面首次对钢材进行了全面的二氧化碳评估。其中对钢材的创新应用所实现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与钢材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对比。
评估的结果为:在德国,包括获取原材料在内的钢铁生产每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6700万吨。而在十分保守的估计之下,这一排放量完全可以通过7400万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抵消,当然这里所考虑到的还只是所有减排可能性中的一部分。革新火力发电站、扩建风力发电、使汽车车身轻量化、扩大热-电联产以及扩大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最大的减排潜能。
这清楚地表明,在德国实现其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的过程中,钢材应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联邦政府希望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之于1990年降低40%。这就意味着在2007年至2020年间要减少2.2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钢材所能实现的7400万吨减排量就占到了33%。换言之:只有通过创新型钢材才能实现联邦政府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基于技术和经济原因,人们在许多地方都无法使用其他原材料替代钢材。从环境和气候角度来说,这样的替代通常也是非建设性的。
新型原材料与能源效率的提高
有能力提供所需的创新型钢材的钢铁工业可以为成功的、可持续气候政策作出重要贡献。这一点在汽车制造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需要在中长期为未来下一代汽车制定车身、驱动、部件和结构材料方面的新方案。因此,汽车轻质结构制造和新材料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如果不能使汽车车身框架或其他部件轻量化,那么采用改良的或新型驱动技术所提高的能源利用率就会被冲抵。
举一个新型材料的例子:蒂森克虏伯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硅钢板,这种材料特别适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由于具有特殊磁性,这种钢材可以提高电动机的性能和效率,符合未来汽车对环保型发动机的高要求。
另一个有趣的市场是生物合成材料。从糖、淀粉或者生物质等可再生原材料中可以获得乳酸,并利用它生产聚乳酸(PLA),这是一种拥有突出力学性能的合成材料,尤其适合用于新鲜食物的包装以及纺织品纤维的生产,而且这种材料可以循环利用或者用于堆肥,因此十分环保。
根据现在的预测,2015年全世界将使用2.92亿吨合成材料,其中大约5%可以被生物合成材料所替代,例如在包装、服装、甚至汽车等领域,这意味着市场容量将是现在的3倍多。
此外,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K)也是大有前途的材料,例如对于汽车业或者飞机制造业。蒂森克虏伯公司现在已经参与了众多致力于创新生产过程的项目。
除了发展新材料之外,将技术能力巧妙地相互结合起来也非常重要。例如我们蒂森克虏伯公司就在汽车制造领域开展了“InCar”这一公司内跨部门的研究项目。我们的工程师已经在汽车制造方面开发了许多创新技术。在这些独立于制造商开展的一系列创新中汇聚了蒂森克虏伯公司所有汽车方面的专业技术诀窍。这一项目不仅为车身,还为底盘和动力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InCar”项目的研究重点与我们的客户共同协商确定的。 “InCar”提供的创新成果总计可以使车辆行驶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超过17克。对“InCar”项目进行的生态评估反映了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情况,结果十分可喜:如果我们将生产和使用阶段结合起来,与现在的技术标准相比,在保持产品性能和品质的情况下,“InCar”最优的生态解决方案将使每辆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计减少5.5吨,而且其成本比现行产品更低。
我们利用众多的新型材料、部件和工艺来推进可持续性和气候保护,节省能源,从而保护环境。这些范例也展现了我们如何沿着汽车业的整条价值链实现了跨部门的成功解决方案的探求。
自由贸易与确保原材料供给
产业界凭借其技术潜力在世界气候保护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否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解决问题,取决于它们是否可以顺利获得所需的自然资源。由于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汽车业对于锂、钴、铝、铜和稀土金属钕等金属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些原材料的矿藏在不同程度上集中于不同地区。这就会造成新的进口依赖性,即使发展二次原材料市场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缓和这一依赖性。
就此而言,一个有效运作的国际原材料市场就拥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及时并且在足够广泛的范围内扩大全世界的开采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要在世界范围内确保不存在歧视的原材料获取通道。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国家将自己的原材料基地对外封闭,以使其国内工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它们针对原材料出口征收高额税款或者关税,对原材料进口则减税或进行补贴。此外,原材料行业中违反竞争原则的行为和市场集中也使得原材料市场的有效运作深受其害。所以只有进一步削减原材料行业中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才能在环保中取得更大进步。
对未来中国/北京发展的结论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将深受上述发展的影响,这些发展也将为北京提供未来的机遇:
北京是重要的经济与政治决策地。北京是一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将成为环境和气候保护技术发展的受益者,从而继续改善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这也会不断增强北京对于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新材料、部件和系统的开发为首都北京提供了占据领先地位的机遇,以使其可持续地增强其工业基础。现在中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而“绿色市场”为此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北京在环保和提高能效创新方面扮演的先锋角色将会产生跨地区的放射性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强北京作为现代化、拥有广阔前景的世界大都市的地位。
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信息中心
京ICP证12017809号-3 | 京公网安备1001020006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