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0日讯(记者 于小薇)11月10日,第八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活动之一“2013年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年会”在京举办,国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长罗静出席会议,就博物馆领域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发表了主题演讲。
国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长罗静做主题演讲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蔚/摄
罗静表示,过去十年有很多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等重要的技术,在文博行业特别在博物馆得到应用。但直到现在在文博行业里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不一致的观点,文物资源数字化以后,是采取数据大集中的模式还是采取分布式的存储模式,博物馆是内容为王还是技术为王?
罗静表示,第三次文物普查表明,我国不可移动的文物总量已经达到了76万余处;馆藏文物已经达到了3100万余件,这只是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他预计我国实际藏品数量达到三亿左右的数字,这是一个巨大的文物资源。罗江指出,我国现有博物馆3866个,切每年以百余新馆开馆,全国 每年组织两万余次展览,观众5.6亿人次;海外游客到中国旅游第一目的地50%是在博物馆,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研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新建设的馆和改扩建的馆,也是博物馆进入了一个建设的高潮期。
罗静指出,文博行业有近四分之一的单位有专门的信息化工作机构,文物领域总数据总量已经达到了247.9TB,国家文物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总量达到46TB。除了文物照料和物资数据之外们从资产管理、文物保护、公共服务等需求出发,也获得了很多新的数据,包括文物本体保护的信息,环境检测的信息,安全防护的信息、展览展示、社会教育以及游客信息等方面的信息等。此外,他强调,非正式的来自民间渠道的文博信息也出现井喷式的增长速度,罗静举例指出,国家博物馆它的官方微博粉丝量达到131万,粉丝的贡献可能会远远大于国家博物馆的贡献。
罗静认为,文博行业在标准规范的制定、数据的融合、分析与发掘,以及应用的顶层设计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应用数据方面缺乏一些大的思路、设想,就事论事的工作确实做的比较多。
他强调,在标准规范上,文博行业急需建立一套关于采集、加工、存储、传输、交换与服务的系列标准规范。他表示,文物系统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但处于数据孤岛中的数据尚未得到有效的整合,没有转化为可利用的知识。通常数据只被一个领域或只被一次利用,这个数据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由于人们对博物馆展示、教育、服务等方面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信息传播的新形式,或者传统博物馆向升级版模式的一个转型,从过去博物馆以物为中心,以藏品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再到物与人、人与物交互的事情。罗静指出,从传统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演进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博物馆出现了两种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展动向。一种是实体博物管中,通过虚拟现实、3D技术的应用,辅助展览展示。一种是虚拟博物馆的建设,这两种发展动向被称之为数字博物馆,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罗静认为博物馆在进行大展览的过程中过分注重技术,没有了解文化的本质和文物富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内涵,大量滥用。
罗京强调,智慧博物馆的提出,是一种发展基调的回归,恢复了博物馆业务需求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构建的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为特征的博物馆形态。其目的是要解决什么呢?是要进一步去提高博物馆的管理能力、保护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在管理方面,通过相关的智慧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去减少馆内闭环的管理的人工参与,提高管理智能化。在保护方面,通过技术的实现,来支撑,来提高保护的深度和力度。在服务方面,来实现公众与文物交互的高度融合。
谈到博物馆教育研究的问题,挖掘和整理博物馆的一些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罗静认为,信息不是知识,博物馆的信息必须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才能成为知识,这样博物馆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场所。他同事指出,博物馆文化产品再开发的问题也需要重视,以满足观众的诉求。
最后,罗静谈到文博行业在电子商务的作为问题,他表示,国外文博行业注重文化衍生品开发,大英博物馆的电子商务营销以及衍生品的开发占了博物馆营销的三分之一,而国内的博物馆通常是十分之一。他也表示,如何与垂直门户、吃住行游娱乐这些方面建立合作关系,这也是博物馆能为大家提供的新的服务。
罗静表示,其实智慧博物馆正在向我们走来,博物馆的物拥有日益丰富的感知能力,并不断提升的智商,物与人相互沟通,信息无处不在的场景正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