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0日讯(记者 于小薇)11月10日,第八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活动之一“2013年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年会”在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教授彭翔对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发展情况做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文化科技融合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教授彭翔做主题演讲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蔚/摄
彭翊指出,由于文化科技融合在全球范围内正处于兴起和探索的的阶段,存在七个方面的不足:第一是文化科技融合认定与统计标准亟待建立,具体包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的统计口径和方法缺乏统一标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行业标准模糊不清、基地地域范围不明确,上报数据的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等。
第二是基地相关各方联络和响应机制有待优化,中央领导机构、基地管理办公室、基地管理者和负责人三方之间的联系和响应不够顺畅。文化和科技仍有两套体系,没有在日常工作机制上融合,基地直接管理方的负责人和联系人不明确、不固定,同时没有设立奖励机制,我们在对接的时候感到有一些困难。
彭翊指出,第三是文化科技融合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各地也都出台了一些,但还不是能够形成一个体系;第四是缺乏专业高端的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不仅仅是文化科技领域,文化产业领域,从昨天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来看,整个文化产业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短板就是人才问题;第五是需要进一步健全文化科技金融支持体系,这块北京基地也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六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未满足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需求;七是品牌经营意识和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增强。
针对上述问题,彭翊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第一,要建立相关认定标准,完善统计评估机制,要进一步来明确和细化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企业、产品、服务认定标准,界定各基地明确的地域范围;要建立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统计分析体系,研究文化科技融合产业的分类标准和统计分析方法;要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绩效纳入考核评估体系,建立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包括两部委有想法,我们也做了十强基地还有示范企业的一些认定,一些评价标准。
第二,优化各方联络响应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关键在于要做实各基地的日常工作机构,有时会导致多头的工作机制;第三要健全政策扶持体系,提供完善制度保障。一方面应该积极申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第二个方面就是相关主管部门研究,颁布和实施有利于促进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的财税、土地、人才优惠政策,各地方也拿出一些政策,第三个方面就是重点要对基地内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载体建设、关键技术的共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要给予奖励。
彭翊指出,第四个建议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发展智力基础。要鼓励有文化科技融合及人才方面研究基础的相关及机构,研究建立文化科技融合复合型人才、领军人才的素质模型,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要建立文化科技融合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人才的流动。要创新文化科技融合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全基地层面实现文化科技融合信息互通。
第五,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速文化科技融合。构建基地文化科技成果的展示、交易、推广平台,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的登记、代理、转让、鉴定、评估、认证、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另外建立公共技术服务、企业孵化、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与服务,投融资、品牌推广等文化科技融合的支撑性功能平台,建设组织形式多样、覆盖范围广泛的常态化交通平台。
最后,彭翊强调,加强文化科技融合,还要加强宣传推广,打造文化科技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