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名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English

所在位置:首页 > 贸促动态 > 米兰世博会中国路演北京站 > 正文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总体设计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世界博览会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博览盛会,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是国际展览局正式批准的新一届A类世博会,将于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意大利米兰市举办,包括中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参加本次博览会,会期184天。

此次世博会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旨在体现世界对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的关注,为全球提供充足、有品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保障,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滋养人类、反哺地球探寻有效途径。

鸟瞰世博园区

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中国首次以自建馆的形式在境外世博会中亮相,并以占地4590平米成为除德国馆以外的最大国家馆,展示主题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与农业部联合成立了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组委会,并于2013年8月对中国馆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展陈大纲、展陈设计、室内设计、标志设计、吉祥物设计等组织了综合设计国际招标。经过两轮评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赢得第一名,并承接了中国馆的所有专项设计任务。

中国馆所在位置

 

中国馆总体设计定位

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农作物起源的中心地之一,拥有灿烂而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农业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地、人、和”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其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契合了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本次世博会中国馆主题是“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希望的田野”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广义“田野”,构成她的元素正是“天、地、人”。

天: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核心。中国农业自古就讲求顺天、顺自然发展的哲学观。天为万物,是“道”、“自然”和“宇宙”。

展陈“天”效果图

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中国大地广袤无垠,山水林田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大地厚土,承载万物,是中国人祖祖辈辈,无数辉煌与文明的肌理。

展陈“地”效果图

人:天地润泽了中华民族的灵性。几千年来,无数智慧的结晶积淀成了伟大的东方农耕文明。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共生,以朴素而睿智的生存法则回应着天地赐予的福祉。

展陈“人”效果图

中国国家馆围绕与世界可持续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天、地、人和”的思想理念,通过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空间、展陈设计、展陈技术、视觉传达系统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过去、呈现了中国的现在、描绘了中国的未来。

建筑方案效果图

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

中国馆以“天、地、人”为设计原点,凝练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农业文明与民族希望。建筑方案采用场域的概念,室内与室外空间相互贯通,通过建筑的屋顶、地面和空间,将“天、地、人”的概念融入其中。

自然天际线与城市天际线交融的屋顶,似祥云飘浮在空中,象征自然与城市和谐发展;室内田野装置与景观绿化完美呈现,意喻中国广袤而生机勃勃的土地;“天”和“地”之间的展陈空间,向世人展现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古老灿烂的农业文明。

建筑方案效果图

中国人依天、地与智慧,创造出符合中国气候特征、地理地貌和文化伦理的传统建筑结构和形态,这一形态在世界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国馆吸收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高度民族性和辨识度的结构和形态,结合现代技术,形成了具有强烈中国传统建筑意向的中国馆形象。

屋顶局部形态

竹编屋顶

屋顶采用具有中国象征意义的竹编材料覆盖,在意大利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将折射出金色的光彩。对应米兰的日照轨迹,屋顶竹编面材通过传统编制工艺选择不同的透光率,将自然采光引入室内,满足了功能照明要求,降低了人工照明的能耗,也大幅度降低了材料成本。

传统建筑结构的运用

中国馆景观设计方案

中国大地丰饶厚重又生机勃勃,一个伟大的民族承载着光辉历史,又在新时代孕育着无限希望。中国馆前区景观,是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所构成广义的“田野”。

在这片“田野”中,有取材于北京先农坛祭坛形制的舞台,以满足主题日活动要求;有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故宫红墙,作为舞台背景,并结合LED屏向世人传递中国农业文明的信息;将主通道勾勒成江河的形态,引导参观者去探究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江河”的两岸,是生机勃勃的农田;穿插在农田中的疏散通道,似北京胡同,象征中国的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景观方案效果图

中国馆室内设计方案

建筑空间根据展陈流线合理组织,观众入口与出口分设在场地的东南侧和西南侧,形成最短距离的参观流线,完整紧凑,一气呵成。等候区植入建筑空间内部,为等候的观众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就餐区出入口设在场地东西两侧的北部,方便了不同方向来就餐的人流。每个区域都保留疏散出口,满足了消防疏散要求。

展陈流线图

建筑空间采用全开放式空间设计,使室内植物、意向农作物装置与室外景观植物有机连接,形成辽阔的田野景观。利用农作物装置的高度,划分出各展区与各功能区,又最大限度保持空间的通透性,在任何角度都可以感受到一望无际的田野景观。

观众在田野中参观,感受中国的农业文明;在田野中品尝中国美食,体验中国的农耕生活;在田野中选购中国纪念品,带走深刻的中国记忆。

中国馆展陈设计方案

中国馆馆内布局分为“序”和“天、地、人、和”五个展区,通过声光电、互动等技术表现,使观众按照时间的脉络充分了解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国农业科技对世界的贡献。

“序”展区:既是序厅,又是观众进入中国馆参观展项的等候区,以视频引导为主,让观众热身,提高对中国馆的探知欲。

“天”展区:24节气汇集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尊重以及顺应自然求发展的智慧,具有很典型的意义。该展区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描绘24节气的变化和人们的农事行为、互动装置对应季节的变化、时令美食,重点选取具有典型农业意义的八个节气,使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领悟节气对中国农业文明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意义。

“人”展区:是中国馆具体展项的集中展区,将围绕农业文明、民以食为天和面向未来的智慧三大板块进行展示。

“地”展区:观众参观完“人”展区后,将沿田野中的路径漫步至二层平台,空间豁然开阔,田野一望无际。该展区通过组合LED光纤装置呈现,以视频方式滚动播放,根据季节、时间的变化,播放不同内容的画面。

影像厅“和”效果图

“和”展区:是本次中国馆展示的核心和亮点,将以一部时长约8分钟完整的影片,描述中国人在发展农业、获取粮食和食品的同时,寻找与自然和谐平衡、反哺自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思索。

中国馆视觉系统设计方案

“天、地、人、和”作为中国馆设计的整体概念,始终贯穿始终。

在标志设计中,用线与面勾勒出大自然的轮廓和曲线,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田野;金色代表粮食;红色代表人和生命。图形透叠寓意世间万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中国馆标志、四个基础色调、水墨绘画辅助图案,经过拆分重组,提供了一个可延伸的设计结构。

中国馆中文标识

中国馆吉祥物的设计同样源自“天、地、人、和”中的“和”字。其中文名字为单字“和”。“和”由“禾”和“口”组合而成。“禾”代表水稻,延伸意义为粮食;“口”代表饮食,延伸意义为人口。

借鉴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大阿福”的典型形象,身躯源自“和”字中的“口”字,手拿体现“禾”字的稻谷,形象具有积极、友善、乐观的精神,吉祥物寓意不仅紧扣世博会主题,也与中国馆主题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