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官网
“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群在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上表示。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第一批走出去的企业,由于没有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遇到诸多涉及知识产权的麻烦,包括贸易壁垒和海外诉讼,甚至有一些消耗式诉讼,可以说中企用惨痛的教训去学习了一些知识产权知识。”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张平指出,今天,很多中企都有了知识产权的意识、能力和实力,也有诸多的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现在中企走出去时,更多想到的是:如何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去拓展新的海外市场,与当地企业寻求共赢。
“作为一个企业,要走出去,首先是要提前去进行专利、商标的布局。”张平称,微软要进入中国互联网和操作系统的市场时,提前10年来部署专利;IBM、松下都是提前10年或15年来中国申请专利,等市场培育成熟了,专利才发挥作用。中国的一些创新型企业要走出去,也要提前进行专利布局。贸易型企业要走出去,要提前进行商标部署。如果不部署,产品到了哪一个国家,很可能商标就会被当地的企业抢注,甚至你的竞争对手,也有可能不在目标国。比如在巴基斯坦,专利申请在频繁增加,都是其他国家在申请。如果有企业知道中国高铁走出去必须经过巴基斯坦,将专利和商标提前在巴基斯坦申请,当中国高铁到巴基斯坦时,诉讼也就随之而来。此外,文化产业也要有充分著作权保护意识,走出去时,要跟当地相关机构签订完善的法律合同,才能对自身权益加以有效保护。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常务副总经理于立彪也指出,知识产权是一把手工程,作为企业来讲,知识产权涵盖的面比较广,专利对于企业而言相当于骨骼,商标相当于身份证,如果企业想要走出去,必须先到目的地国家了解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及所存在侵权风险。
“此外,中国人才到美企就业需要签订一系列的合同,合同都有约定,如竞业禁止,约定在企业里看到的、听到的、电子邮件、微信等都应给予保密。如果该人才回国创业,上述信息可能会构成商业秘密。一旦涉及相同的业务,原来聘任的企业一定会牢牢盯住你。”张平称,美国和欧盟商业秘密法已从原来较宽松的保护水平,上升到非常严格的水平,主要针对中国的千人计划和引进海归人才措施。若这些人想带着企业走出去,将会面临很多潜在风险,比如,一旦跟原雇主构成竞争关系,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海关扣押,甚至有人不能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等。
创新与知识产权是相伴相生的,要想激励创新,必须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于立彪指出,中企要到海外市场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先要熟悉当地法律环境,做好知识产权的风险预警,尤其是专利的预警,去之前要熟悉检索分析,了解竞争对手在当地的专利布局情况,避免走出去时踩雷。此外,中企对自身创新成果要进行有效的专利申请和布局,要把“自己的果园看得牢牢的”,同时也尊重别人的创新成果,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
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信息中心
京ICP证12017809号-3 | 京公网安备1001020006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