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3日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官网
“在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国际合作中,新能源是重要的领域。”在3月20日举办的2020“一带一路”新能源(电风专题)合作疫情应对策略视频研讨会上,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世国分析说。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同比增长25%,累计并网装机增长14%;全国风电发电量增长10.9%,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从5.2%上升至5.5%;全国平均弃风率4%,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中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接近2.4吉瓦,居全球首位。这是中国新能源走出去的重要基础。
张世国表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新能源电力企业掀起了一波海外新能源投资浪潮。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企实现境外签约新能源发电项目109个,项目合同总额92.4亿美元,其中风力发电项目签约40个,项目合同额41.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6%。亚洲和欧洲传统市场是风电项目的主要签约市场,其他主要风力发电签约市场包括波兰、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其中,巴基斯坦签约风电项目13个,装机容量约为750兆瓦,项目额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占巴基斯坦全部签约电力项目金额(54.6亿美元)的17.6%,占全球风电签约项目金额的23.1%。
然而,由于当地风电制造商和进入较早厂商的打压、我国电力企业运维与备件供应能力不足、中外人文环境差异较大、各国之间的检测认证制度有所不同等种种原因,我国风电制造商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鉴于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趋势抬头,以及实行严格但缺乏公开透明的准入审查等,当前新能源中的电力企业海外投资中,投资壁垒是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六点建议,一是相关企业最好实行小股比投资策略,逐步进入,降低投资敏感性;二是通过第三方合作,如民营企业通过互联网合作方式来降低风险;三是用海外资产再投资,借以在海外滚动发展;四是通过基金开展海外投资策略,即间接投资;五是与海外企业进行投资合作,实行绿地投资策略;六是与利益相关方积极沟通,避免导致无法通过国家安全审核。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并快速蔓延,对风电行业将不可避免带来了冲击。
“如果说现场或者周边出现确诊或疑似案例,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风险很大。”金风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建青举例说,他们在南非的在建项目,目前正在建设场内升压站等。由于南非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行全国封锁,他们在当地的员工采取居家办公。这个项目原定于今年5月并网发电,但是现在不确定能否按期发电。
在张世国看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新能源国际化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最主要的风险表现在国际供应链、境外电站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交流等。他分析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加大,这将减少对国际能源电力的需求,各国售电量下降或将不可避免。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可能影响新能源境外项目价格竞争力,特别是以市场化招标为主的境外项目。一些国家对中国颁布了旅行禁令,导致无法进行人员往来,海外项目可能无法按期交付。此外,还将影响部分企业的风电项目国际交付能力,特别是对跨国风电巨头影响巨大,他们可能出售部分项目。
中国能建广东设计院北京公司总经理伍广俭建议,面对疫情,企业应创新工作模式,快速建立网络工作模式和制度,通过网络化的会议和顾客保持沟通,并通过新型模式分析客户群体和储备项目。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两个聚焦,更加聚焦于核心客户,更加聚焦于重点项目,即通过把更多资源聚集在一个目标上的做法,来缓解疫情对企业的冲击。此外,他们通过网络工具频繁联络核心客户,从而保证在开发方面有条不紊的进行。
不过,业界一致看好未来全球新能源电力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
全球风能理事会称,未来1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他们十分看好亚洲市场,认为亚洲市场将成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扩大的最主要推动力。预计到2030年,亚洲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突破100吉瓦,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中国、越南、日本、韩国等增长幅度都十分可观。
“目前,海外电力市场竞争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程度越来越白热化,利润越来越薄。”伍广俭建议,企业应发挥技术创新优势,积极往产业上下游去延伸,介入项目的融资环节,强化高端咨询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信息中心
京ICP证12017809号-3 | 京公网安备1001020006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