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8日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官网
近期,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接连收到多起中国企业因遭遇贸易欺诈而寻求我馆帮助的案件。为降低国际贸易风险,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结合领区实际情况和企业案例,领事馆再次提醒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注意风险防范。
列举一下近期巴基斯坦出现的常见骗局: 一是拖欠货款。利用我出口企业对新市场缺乏了解、急于扩大贸易量的心理,要求使用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卖方风险较大的支付方式进行交易,提货后以产品质量不合格、资金困难等多种理由拖延、拒绝付款甚至失联。二是商品掉包、以次充好。外国出口商在贸易中实际提供的商品品质、价值低于原约定产品,或以旧产品、二手、翻新等产品替代原约定的新产品,并故意引导进口方只检验没有问题的部分货物,其余货物则以次充好。三是虚假身份,买卖方受骗。买方轻信卖家在展会上“精彩”推销、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好评”或经人推荐就轻信卖家,在未做充分调查的情况下支付定金,但“卖家”实际是离岸公司或空壳公司,骗到定金后即携款失联。冒用国际知名企业名义,或自称某知名企业巴基斯坦子公司,利用其知名度及信息资料行骗,伪造文件、签章及职员身份,骗取卖方允许赊账发货,“买家”提货后携货失联,卖方款货两空。四是阴阳合同。进口方诈称为少缴关税等税费,要求签订两份合同:一份低于实际交易金额的合同用来报关,另外一份合同显示的是真正交易的金额,对不足部分外方企业表示将通过地下钱庄、携带现金出境、借用个人名义电汇等非正常方式补齐,但买方实际收货后则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上述不足部分。中方企业本来是想借此吸引客户,但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提不出未足额付款的证据,同时涉嫌协同逃漏关税,掉进不法外商设置的陷阱,只能自食苦果。五是放长线钓大鱼。买家先以几笔小单骗取出口商信任,数笔交易顺利完成后以资金周转困难等理由要求用赊销等高风险形式完成大额订单,行骗得手后人间蒸发,杳无音信。有些大骗局甚至预谋1-2年,先做数十笔小额生意,待出口商完全失去警惕,便实施大额诈骗计划。
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信息中心
京ICP证12017809号-3 | 京公网安备1001020006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