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企业实践】中企收购斯洛文尼亚车企TAM助其绿色转型品牌复兴

2024年09月03日

来源:新华社卢布尔雅那分社

2011年斯洛文尼亚公交车和商用车制造商TAM欧洲商用车研发制造公司在濒临破产时被中国收购,更名为TAM(欧洲),保留原有商标并于2013年恢复生产。如今,通过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本地化运营、定制化服务等措施,TAM品牌再次在欧洲乃至全球市场蓬勃发展,同时推动了当地产业链升级。未来,TAM(欧洲)将与中国车企及欧洲本土供应商开展合作,助力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出海欧洲。

中国企业接手TAM助其转型服务本地

TAM的前身马里博尔汽车厂成立于1947年,曾是当地著名的卡车、拖车和军用汽车生产商,是马里博尔市支柱企业。然而,随着市场变化和经济转型,企业面临更多挑战,经历多次重组并几易其主,最终于2011年宣布破产。同年,TAM被中国企业收购,更名为TAM(欧洲),保留了公司原有商标,在完成一系列复杂手续后于2013年全面恢复生产。

该公司生产技术部门主管戈拉兹德·布比奇在这里工作了30年,对十多年前企业陷入困境仍记忆犹新。“当时我压力很大,很忧心。后来中国公司接管企业,我很高兴看到这一品牌走得更远。这些年来,我们在努力奋斗,如今TAM品牌前景光明。”

多年来,TAM(欧洲)致力于深耕当地用户需求、带动当地产业链升级,加强本地化运营,定制化服务成为企业特色。“我们利用自己的研发优势,结合当地用户的具体需求,制造定制化产品。“TAM(欧洲)首席执行官马富雄说。

戈拉兹德·布比奇从一名装配线的组长成长升为生产技术部门主管。2013年以来,他定期前往中国工厂学习新技术,中方技术人员也会定期到斯洛文尼亚进行现场指导。谈到TAM(欧洲)的技术升级和转型时,布比奇说,过去公司制造了内燃机巴士,现在专注于绿色解决方案,例如电动巴士和氢燃料巴,还提供内燃机巴士改造服务。“我们的用户不仅仅是欧洲,还有非洲、中东、中国。现在我们也开始在美国开展业务。” 布比奇认为TAM品牌前景光明。

在新能源领域,欧洲供应链存在短板。过去中国引进欧洲的技术,现在是反向的,中国技术的到来对当地产业链升级是一种促进。马富雄说,“我们通过向当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生产出符合我们汽车标准的零部件,成为公司的零部件本地供应商。”

此外,TAM(欧洲)一直与当地学校、组织和社区保持密切联系,与中国和国外的产业工人培训项目深度合作,为培养当地专业技术人才、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本地化管理程度等多方面做出了贡献。

个性化服务和技术研发助力获得奥运订单

近日,TAM(欧洲)向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交付了24辆电动机场巴士,用于满足7月26日开始的奥运会期间运动员和相关人员的交通需求,以确保机场高效运行。“这对我们意义重大。”马富雄认为,“这不仅是对我们产品的高度认可,还体现了TAM品牌在整个区域的影响力,也对我们未来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马富雄认为,能够获得奥运会订单,得益于企业在三方面的优势。一是TAM(欧洲)与全球100多家国际机场已有合作的成功案例。2019年,TAM(欧洲)向法国提供过电动和燃油机场摆渡车,得到了法方的高度认可。

二是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根据奥运会的特殊性,戴高乐机场提出了诸多定制化需求,TAM团队从外形、功能等多方面对机场巴士做了改进。

三是环保技术升级及售后服务。从今年起,欧洲机场内的巴士标准全部提升到欧6,TAM(欧洲)在环保技术的投入与开发得到了用户的肯定。此外,TAM(欧洲)在欧盟范围内建成40多个维修中心,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可助力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出海欧洲

欧盟近期决定,在10%现有关税的基础上,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从17.4%到38.1%不等的关税。有分析认为,此举的目的更趋向于以关税保护本地车企的同时吸引中国车企到欧洲设厂生产,把产值、就业乃至技术留在当地。实现这些目的需要一套组合拳,加征关税是其中重要一环。

收购欧洲车企可为中国车企“出海”欧洲带来利好。马富雄说,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获得汽车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在提高关税的大环境下提前布局,还可与国内有意愿“出海”欧洲的车企开展合作,为其进入欧洲市场提供必要的帮助。据透露,目前已有多家国内车企与TAM(欧洲)联系,磋商合作。

马富雄认为,中国已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TAM(欧洲)可发挥作用助力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出海欧洲。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欧洲构建本土产业链的目的,又能令中国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减少进入欧洲的阻力与风险,欧洲本土供应商也可以参与进来。

主办:北京市贸促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综合事务中心

京1CP证12017809号-3|京公网安备1101020006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