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2.63万亿元 跨境电商聚新成势

2025年02月05日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规模从小到大,质量做强做优,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全球经贸领域的新亮点。据初步统计,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10.8%。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截至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企业累计在海外注册商标超3万个。跨境电商在“卖全球”方面潜力进一步释放,在“买全球”方面的优势也在持续发挥。

新业态提升贸易效率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外贸的风向标。2024年春季举办的第135届广交会,首次设立了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展示区,并实现连续举办3期展会。在跨境电商已成对外贸易转型新趋势的今天,历史悠久的广交会顺应时代变革,从新业态着力为外贸注入新活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罗立彬表示,近10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持续高于中国贸易整体增速,占贸易总额比重不断提升。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折射的是中国外贸新旧优势的转换。

2024年,我国出台的一揽子稳外贸政策中,跨境电商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从2024年6月出台《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到11月发布《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相关政策聚焦跨境电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促进外贸结构优化、规模稳定,持续打造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外贸大省(市)承压前行,整体规模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全年进出口规模分别为9.11万亿元、5.62万亿元、5.26万亿元、4.27万亿元和3.61万亿元。跨境电商的快速崛起,正在为其发展增添力量。

在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企业仓库内,不同贸易方式的包裹按照订单进行组合打包,完成集拼和快速出仓,准备搭乘次日的航班送往世界各地。目前,广州口岸已吸引超1000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业务,形成政策、平台、物流、金融综合配套的完整跨境电商生态圈。2015年至2023年间,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出口从113亿元跃升至843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71.4%,占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比重超过1/3。

近年来,上海海关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渠道,开辟跨境电商“9610”海运出口通道,试点运行邮路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推广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不断提升上海口岸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整体效能。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上海口岸跨境电商出口单量同比增长12.4%。

2025年,我国外贸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不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分析认为,贸易数字化的发展使得跨境电商这种新型贸易方式大大提升了贸易效率,减少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节约了交易成本。“跨境电商仍将是中国外贸新动能的重要体现之一。”

AI技术拓展市场新机遇

2024年,跨境电商全年进出口比2020年增加1万亿元。在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近70万家经营主体中,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超过12万家。跨境电商经营主体持续增长,数量再创新高。除了总量的增长,跨境电商发展中也出现一些新趋势、新变化。

AI技术的深入普及和应用,为跨境电商加快中国产品出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众多跨境电商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专为跨境商家量身定制的AI工具。这些工具涵盖了文本翻译、关键词提炼、商品详情页撰写、市场分析等多个方面,为商家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经过AI工具优化发布的商品,更容易被海外买家搜索购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3万家中小企业使用阿里国际站的人工智能生意助手。

有关专家表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往往面临语言和文化差异,人工智能可以高效理解客户咨询,提供无间断服务,处理多种语言问题,帮助卖家以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跨境电商也为世界各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机遇。

在浙江,2024年“双11”期间,宁波地区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依旧以食品、美妆用品、保健品为主,这些畅销品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宁波地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品类已覆盖近600项税号商品。

在山西,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自开通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业务以来,进口商品种类已超2000种,进一步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元化、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在北京天竺综保区、首都国际机场口岸快件中心的跨境电商监管库里,自动分拣传送带上,一件件进口美妆包裹整装待发,仓外数十辆卡车排队入区,一箱箱商品以最快速度送往消费者手中。2024年“双11”期间,北京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货值超8500万元,其中进口货值约5900万元。

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进口消费品1678.2亿元,创近21个月新高,环比增长14.4%。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2024年,我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出口和进口伙伴分别比2023年增加了1个和4个,对160多个伙伴实现进出口增长。

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跨境电商的发展与全球数字化浪潮紧密相连。这不仅体现在交易的高效和便捷上,更体现在供应链管理、海外仓布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深度技术应用上。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跨境电商企业以创新求变应对市场之变,不断塑造市场竞争新优势,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我国出台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带,推动自主品牌“触网升级”,不断提升海外市场拓展能力。

浙江义乌的小商品产业带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拓宽国际市场,实现小商品的“大出口”;广东深圳的电子产品产业带凭借技术创新和快速响应能力,在跨境电商领域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福建泉州的鞋服产业带通过跨境电商转型,直接对接海外消费者需求,提升了品牌国际影响力。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发展模式既有助于提升当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利用产业带内企业的集群效应,降低单个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体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平台开始通过智能技术优化物流流程,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未来,跨境电商将进一步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供应链全链条的数字化升级。

罗立彬表示,为了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外贸新优势,应在政策上继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大胆创新,健全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促机制。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关专家建议,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应对不确定性;企业则需要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的市场布局,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还需要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制定跨境电商国际规则,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机遇。

责任编辑:刘美君

主办:北京市贸促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综合事务中心

京1CP证12017809号-3|京公网安备1101020006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