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东盟打造自贸区建设范本

2025年04月02日

来源:国际商报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个涵盖18.5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亿美元贸易额的自由贸易区是彼时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全面建成后,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90%以上贸易产品实现零关税。新东盟四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也于2011年起,逐步实现与中国贸易零关税。

2010年1月1日,本报1版刊发题为《中国自贸区迎来零关税大年》的文章,以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为切入点,盘点了中国自贸区建设取得的成果,以及各自贸区降免关税的情况,文章分析到,中国自贸区大面积、大幅度降税,将对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国外贸企业带来重大商机,对各方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事实上,在自贸区全面启动之前,本报就以周刊形式,系统、持续全面地向读者展示这一自贸区推进、诞生全过程,此后也一直坚持追踪报道自贸区的建设,是同时期最为完整深入报道自贸区的媒体之一。

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第一年,实施成效显著,拉动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927.76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37.5%。同时,双方的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中国的船舶、钢铁、针织服装、陶瓷制品等产品对东盟出口快速增长,并从东盟大量进口铜制品、橡胶制品、可可制品等资源型产品。不仅如此,当年,广西北部湾等门户港开始扩建,新增了多条至东盟的航运线路、制造业合作起步,中国车企前往东盟国家投资建厂、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扩展至东盟国家,这些成果为如今的“黄金发展期”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投资合作规模扩大、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服务贸易高速增长、医疗与科技合作持续扩展。2024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6.99万亿元,东盟连续5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如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迈入3.0时代,随着RCEP的生效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结束,中国与东盟的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双方在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

主办:北京市贸促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综合事务中心

京1CP证12017809号-3|京公网安备110102000689-3号